病例:一名40歲的王姓中年男子長期患有牙周病,卻不以為意,去年7月牙肉腫脹流血,且感覺牙齒搖晃,就醫接受牙周病治療,因工作繁忙,後來沒有定期回診治療,春節期間牙齦腫脹疼痛難耐,吃止痛藥舒緩,年初五回診,經X光片檢查,牙床骨嚴重破壞,留存牙周病牙齒希望渺茫,只能提供消炎消腫藥物治療。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維:
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發炎的疾病,牙根和牙肉和牙床骨的局部發炎,有牙齒搖晃、牙肉腫脹流血等症狀,或咀嚼時牙齒痠軟無力,無法咬硬物、食物無法磨碎,目前牙周病在台灣中老年人口比率高達90%,不容小覷。
牙周病雖然是一種長期慢性牙齒疾病,但也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常見慢性病,透過治療改善急、慢性症狀,病人若能長期定期回診追蹤治療,就可以防止牙周病持續惡化,避免牙齒不保。
牙周病基礎治療可以清除大部分牙菌斑牙結石,改善牙齦腫脹發炎及牙齦悶痛,若病人維持良好有效潔牙習慣,長期定期回診追蹤治療,接受牙周病基礎治療的3到4周後,病人就可以感覺到牙齦悶痛腫脹消炎消腫,及疼痛緩解。
但治療後併發症包括牙齦萎縮、牙縫變大、牙根敏感,因為牙菌斑牙結石被徹底清除,所以牙齦會自行消腫,產生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冷熱敏感症狀,另外原本腫脹牙縫牙齦也會消腫,牙縫因此變大,牙根敏感症狀一般在治療完成後3到4周後逐漸改善,若沒有改善且惡化,必須回診接受去敏感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