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長期關節痛不可疏忽!一名櫃姐上班長期久站,時常腰痠背痛、膝蓋疼痛,以為只是肌腱發炎,隨便買了止痛藥吃,關節疼痛的情形有改善,但停藥後又復發,至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醫師建議,關節疼痛超過3個月以上,最好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收治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蕭凱鴻表示,該女經由檢查發現,關節及肌腱有發炎現象,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給予抗風濕藥物治療3個月,病情沒有明顯改善,最後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才控制病情。
蕭凱鴻指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初期會有輕微的肌肉痠痛、疲倦等症狀,患者容易忽略,直到全身出現對稱性的關節疼痛,才警覺有異而就診;若未及早治療,恐怕成為殘廢。
許多人出現關節腫痛的情形,會自行服用止痛藥,蕭凱鴻強調,止痛消炎藥只能緩解關節腫痛等不適感,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最好就醫檢查找出病因,針對病情給予正確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
💪更多健康推薦
‧77歲母月領1萬多元清貧節儉 兒偷看手機驚見:原來是隱藏版富翁
‧60歲婦甩結縭四十年丈夫「成功爭到房產」面對三大失算超後悔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