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路跑近年很夯,但不少路跑族平日很少訓練肌力,一上路就挑戰「半馬」、「全馬」,幾十公里跑下來肌力超過負荷,造成薦椎髂骨關節失能,導致下背疼痛難耐,很多人四處求醫不得要領,生活大受影響。
高雄酷愛路跑的王先生常挑戰馬拉松,一年多前發覺腰部以下「卡卡」,屁股一邊會痠、痛、麻,原以為腰扭到,去推拿、復健、針灸、熱敷都不見效,照核磁共振也查不出原因,經就醫才發現椎髂骨關節失能。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宏振說,慢性下背痛病人約20%到25%都是薦椎髂骨關節失能引起。運動員、背部曾受傷、懷孕後的婦女是三大好發族群。
不少路跑族肌肉群其實不似運動員強健,平日在操場練跑3、5公里,一上陣就衝20公里以上,超出負荷,長時累積即造成髂骨關節提早退化或病變。
王宏振說,治療薦椎髂骨關節失能不難,經X光定位,在關節腔打顯影劑定位後,再把治療藥物打入就能緩解,不過病患需由醫師精準評估,並非人人適用。
民眾要預防下背痛,王宏振建議自行訓練核心肌群,方法包括在床上平躺,膝蓋彎起,腰往上提,輕數1到10後放下,每天起床後與晚上洗澡前各做5到10次,動作放慢。
第二種是臉朝下趴著,大腿往上拉提到最高,數到10再換腳做,左、右腳算一次,每天做5到10次。
【2014/09/2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