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手腕痛就是媽媽手?可能是「隔間症候群」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許多手腕疼痛的患者,常常以為自己是媽媽手(狄奎凡氏症),在服藥治療後仍持續疼痛,前往復健科門診才發現是隔間症候群,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手腕疼痛可能是媽媽手與隔間症候群造成,但隔間症候群患者在手臂用力旋後時,會引起平常時的疼痛與爆裂音發生,可與媽媽手做區隔。

丁睿宇指出,隔間症候群又稱槳手腕、交叉症候群、吱吱手腕等,主要影響手腕背側伸腕肌腱第一與第二隔間,被認為是肌腱在反覆的摩擦下導致肌腱滑膜炎,患者會在手腕有疼痛感,與媽媽手的位置相近,容易被誤判,但隔間症候群常常發生在需要重複手腕屈曲伸直的人身上,從事划船、滑雪、球拍運動、騎馬的人比較容易發生,男女性發生率沒差異,,而媽媽手較常發生於女性。

丁睿宇說,隔間症候群的患者,在手腕近端靠近橈骨莖突會有疼痛與腫脹感,按壓也會引起疼痛,患者在手腕、大拇指伸直時也會感到疼痛且有摩擦聲;臨床上會檢查手腕的疼痛部位、手腕的活動度、手腕的腫脹區域等來正確診斷,且患者在手臂用力旋後時,會引起平常時的疼痛與爆裂音發生,可與媽媽手來做區隔,超音波檢查也可協助診斷,看到肌腱滑囊發炎的位置來正確診斷。

針對如何治療,丁睿宇表示,隔間症候群的治療以保守型治療為主,包含休息與活動型態改變,藥物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普拿疼等;夜間使用輔具暫時固定手腕,若保守型治療無效後,可以考慮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來減低發炎改善症狀;復健治療可透過逐步的伸展拇指外展長肌、伸拇指短肌、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同時鬆動手肘、手腕的關節等,都能逐步改善症狀。

媽媽手 隔間症候群 復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