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痛
好痛痛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好痛痛
好痛痛
訪問與合作撰寫:好痛痛、羅昌智物理治療師、林暐閎物理治療師、羅一強物理治療師
小明:「我的背部好痛痛!」
小華:「可是我們檢查過後你的骨頭和肌肉都沒問題啊。」
小明:「我已經痛了兩年了,你跟我說沒問題!?你們醫院真的很爛耶」
小華:「…………………….」
好痛痛今天要來講一下關於疼痛這件事。
大部分的時候,在你受傷的當下你會感受到疼痛,所以疼痛是診斷與治療時很好的訊息來源。疼痛代表著患部的神經受到刺激,神經把訊息傳到大腦,大腦解讀訊號為「腳踝很痛!他可能受傷了!!」接著大腦會把腳踝放到傷兵名單去,試著去保護他。
你的大腦就像電腦,需要不斷更新訊息才能知道身體的最新狀況。所以如果沒有更新資訊的話,大腦其實會一直認為腳踝都傷號,還不能使用腳踝,即便他可能早就好了。
因此在一些新的治療觀念裡,除了讓受傷的組織復原外,還多了讓患部和大腦重新連線的的部分,我們稱作 Joint Mapping,也就是你大腦對身體關節的連結與認知,屬於運動治療的一部分。
通常執行的是物理治療師,他會要求你做一些活動,例如以特定的方式來運動扭傷後的腳踝,用這個方法來讓大腦更新對腳踝的資訊。
你必須不斷稍微突破你的舒適圈,或者也可以說不痛圈,讓大腦知道「那個地方已經可以進行這樣的活動了!沒問題!」
而運動員又是另一種狀況,運動員雖然也會有大腦不敢動患部的問題,但是更多狀況是「大腦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所有動作」,就算肌肉有受傷、就算疲勞到不行,他還是能夠啟動一堆代償、忍受一堆疼痛,去完成超人般的動作,例如馬拉松跑者或者過人之後飛身灌籃。這就是為什麼新聞常說哪位球星身上一大堆傷,但是在場上可能看不太出來。根本94狂!!
今天假設你的A肌肉受傷或不適請病假了,但為了繼續維持日常生活動作,或者運動中的某個動作,你大腦的潛意識會叫B肌肉出來幫忙,把原本A肌肉請假沒做的部分做完,這個就叫做代償。
今天B肌肉的工作量增加了應付不來大喊「X,我也不幹了!」就拍拍屁股開始裝死,你大腦的潛意識只好叫C肌肉出來把原本A和B兩條肌肉要做的事做一做。
「真是苦命啊!!!我要開始發痛了!!!」於是C肌肉也開始發痛,而且常常C肌肉叫做…下背肌群。
看到這裡,是不是開始瞭解為什麼一堆人下背痛了。而這也是為什麼國外有醫療人員統計「大多數的時候,某地方痛的原因都在別的地方。」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為什麼有人很推崇「把核心練好可以解決很多肌肉疼痛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你把代償系統練強了。(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A、B、C肌肉分別是你身上的哪些肌肉,除了C以外其實很難找,C就是痛到讓你去找醫生或物理治療所的那個症頭,除了下背最常見的就是肩膀了。而A、B則和你如何運用身體的潛意識有關,每個人的腦袋和身體都不一樣,所以代償的方法都不太一樣。
要找出A和B是相當花時間和力氣的,尤其是罪魁禍首A,至少半小時起跳,一個半小時也不為過。通常你需要自費的治療才能去找到罪魁禍首。
另外找罪魁禍首的理論與治療方式也分成很多種,例如筋膜、肌肉平衡、生物力學等等。其實只要能夠找到罪魁禍首A肌肉的都是好方法,能夠有效治療的都是好方法。目前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所有的人。
還有一種惱人的疼痛,不見得和生理組織有直接關係。有些人長期疼痛,有可能會檢查出一些問題,例如骨刺、椎間盤突出之類的,或是檢查不出原因。但其實生理上的問題不見得是疼痛的來源,有時候是大腦的或心理上的。
這個是疼痛科學要探討的一個重要範疇,以及如何讓病患走出幽魂纏身般的疼痛,鼓勵他動起來,恢復正常的生活。
下面有兩個很棒的影片,睿閎物理治療所翻譯的 TED 疼痛科學影片,以及林暐閎物理治療師談疼痛科學。一定要看看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