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感冒差不多常見 人人都會經歷的下背痛怎對付?
擴張術療程時,每次都會把握機會跟五十肩肩友聊上幾句,除了趁機多了解一些肩友的生活型態,最重要的是知道肩友的身體狀況,從中發掘一些蛛絲螞跡,看看有沒有影響五十肩恢復的因子,醫生知道得越多,就能越掌握肩友的健康程度!
四十腰,五十肩,下背痛超流行!
「小時候調皮,爬上樹沒抓好跌下來,現在腰都還會痛!」
「我就是月子沒做好,那個年代,哪有什麼月子中心!」
「年紀大了,只是種個花而已,就都要進場維修了!」
門診常聽見肩友說自己的腰會痛,可能是過去的某個原因引起的,其實啊!根據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則顯示,有四分之一的成人曾經在過往3個月中經歷一次下背痛,根據歐美國家的統計顯示,有六成到八成以上的民眾,在一生當中至少會經歷過一次下背痛,而在流行病學的統計上,下背痛的盛行率是18.3%,僅次於感冒而已喔!
「下背痛」就是腰痛,大家都痛過的那個
下背痛指的是「下背」(背部肋骨下緣以下,至臀部下緣)這個部位的「疼痛」,也就是腰的位置,一般人會說是腰痛,只是在醫學上我們把背分成上中下,下背痛的部位就是腰的位置,有時也會擴散至下肢部位的疼痛。
生理條件上來看,年齡(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性別(女性患者多於男性)、肥胖、活動狀況(例如:負重)、疲勞、抽菸與種族(發生率:白人>黑人>東南亞人)等都有可能造成下背痛。若是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曾經有下背痛的病史,成年後罹病的風險也較高。
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包含:軟組織受傷、背部筋膜發炎、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骨腫瘤、椎間盤突出、感染及姿勢不良等等。
原則上若是超過三天休息疼痛都沒有改善,就會讓李組長眉頭一皺,「案情並不單純」,請盡快就診,看看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痛起來連站都站不直,該怎麼辦?
當患者碰到下背痛的問題時,必須得先釐清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透過醫師的專業診斷後,再決定採取手術或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引導病程痊癒。
若是肌肉引起的下背痛,積極止痛及調整姿勢能避免疾病慢性化或是引起其它問題,像是包含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的使用、整脊推拿、乾針治療、紅外線熱敷等都是放鬆肌肉的方法,天氣是熱了點,不然泡泡溫泉,也有非常好的放鬆效果。
然而,若是其它結構引起的下背痛,像是腰椎壓迫等,則必需與您的骨科醫師討論開刀的必要性了。
放鬆肌力都要做,腰挺直身體才舒服
現代人通病是久坐,可以參考這篇腰酸又背痛!現代人被迫「久坐」,怎麼解?平常多保養,有好無壞喔!
特別是上班族需要久坐,上班時記得每一小時都拉拉腰,放鬆一下肌肉喔!
當然,強化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肌群穩定,自然較不容易過荷。簡單居家就能做的小運動,只要兩條彈力帶跟一張椅子,就能訓練背部肌肉群。
下背痛除了疼痛,連帶引起生活、工作、以及情緒方面的問題,造成失能、失業,甚至是社會適應的困難,更是開發國家中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2015年的資料顯示,下背痛為所有疾病負擔中的第6名,患者更可能因此提早退休,造成生計上的影響,現代人平均餘命比一百年前多兩倍。
而五十肩肩友會有睡眠障礙的問題,睡不好本身修補能力就比一般人差,更不用說平常肩部活動功能下降,背部的肌肉早就因為代償而過勞,特別需要留意身體其它部位的健康,切記多保養啊!

許嘉麟醫師
復健專科醫師,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醫療專長:肩部整合治療、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肩關節囊擴張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多重外傷隱形殺手 長庚研發AI揪骨盆骨折
早期膝關節內側軟骨磨損 醫師:半套人工關節即可改善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老母連杯子都拿不了 微創手術重建韌帶關節助恢復
8歲童車禍腿骨折長短腳 這技術助他無須拐杖即可行走
換人工膝關節後想及早復原 治療師建議這3招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醫病天地/婦左肩肌腱鈣化 震波治療解痛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刺青師傅長期彎腰下背痛 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改善疼痛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運動傷害當下該冰敷還熱敷? 醫:有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走路常踢到地板、半蹲無力,肌無力警訊!2招測試下肢肌力夠不夠
跑步出現「跑者膝」疼痛困擾 學會這三招明顯改善
女子下背痛長期無法入睡 原來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退化性膝關節炎別急著開刀 先讓醫師試一試這方法
全身痠痛可以推拿、整骨嗎?骨科醫師:4種情況不建議!嚴重恐脊椎骨斷裂
移工做脊椎手術 匿名恩人幫大忙
醫病天地/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醫病天地/9旬嬤跌倒骨折 骨鬆症害的
醫病天地/騎單車騎到手麻 原來手腕尺神經損傷
健走會讓小腿變粗? 醫揪「常見錯誤」: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阿嬤髖關節退化難走路 醫師一招治療重拾走路樂趣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4件事平常就要做到
健身完請人推壓竟致骨裂 復健醫:運動後拉筋自己來
8旬嬤1周跌2次骨折開刀!醫師公開「常跌地點」教保命防跌
驕傲的翹臀痛到睡不著!33歲女確診梨狀肌症候群
預防脊椎側彎?專家傳授簡易居家脊椎矯正3運動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