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婦人偶爾感覺右肩疼痛,卻在一次大掃除時嚴重發作,不但右肩無法上舉,「甚至痛到含淚梳頭髮和穿脫衣服」,連晚上都常痛醒枯坐到天亮,醫師診斷為五十肩,經「中西醫合療」兩個月後,右肩能上舉貼近耳朵,終讓她重展笑顏。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醫師吳俊昌說,「沾黏性肩關節炎」(俗稱五十肩、冰凍肩)為40歲以上、糖尿病族群和女性族群常見的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前者發生原因不明,後者多因肩部骨折,或肩部內肌鍵損傷產生的後遺症。
他說,五十肩的自然病程會歷經疼痛期、冰凍期和解凍期,平均歷時3年,臨床表現為肩部多角度受限,且伴隨疼痛,導致生活品質惡化,雖然到了解凍期,疼痛及關節活動度會逐漸改善,但因多數人無法忍受前兩個時期帶來的疼痛及不便,故會尋求醫療協助,期盼能改善症狀。
中醫針傷科以傷科手法為主,透過「欲建設先破壞」的概念,以傷科手法拉開沾黏的關節囊,再由經增生療法修復受傷的關節囊,最後配針灸治療,採「解剖層次針法」將針刺至關節囊及旋轉肌袖止點處,使之修復。
復健部醫師吳書毅也說,治療五十肩,西醫會以復健、運動治療搭配增生療法注射為主,後者為了鬆解沾黏的五十肩,在超音波導引下將低濃度葡萄糖水注射至沾黏處,平均每2至4周注射一次,一般成人需注射3次左右,搭配關節復健運動;若肩關節仍處於急性發炎期,則需視情況搭配1到2次類固醇注射以控制發炎。
這名婦人共接受1次增生療法,中醫針傷治療12次;治療第二周起,疼痛指數從6分降至3分,且夜間肩部已不痛,睡眠品質提升,到了治療第2個月,右肩角度原本僅能上舉90度(與肩同高),進步至160度(快可觸及耳朵);原本肩膀不可後揹,進步至可後揹至腰部以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