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貴未必好。一名四十八歲男子從事搬運勞力工作,兩側髖關節嚴重磨損,聽說金屬髖關節較耐磨,可使用一輩子,因此借錢手術;沒想到才兩年就出現關節周圍疼痛症狀,血中鈷濃度飆高,只好二次手術改換傳統人工髖關節。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表示,男子好不容易籌到數萬元,補貼健保差額進行右側金屬髖關節置換手術;一個月後左側髖關節也有異狀,男子沒錢,只好用健保給付的「金屬對高分子量聚乙烯」傳統髖關節。兩年後,反而是使用金屬髖關節的右腳出現麻、刺痛、關節周圍疼痛症狀,抽血鈷濃度極高,研判是髖關節的金屬離子釋出至血液中,造成周邊神經病變。
國內常見金屬髖關節材質主要包括鈷鉻鉬合金及鈦合金二種,吳明玲說,鈷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但金屬髖關節恐釋出金屬離子,一旦鈷中毒,除會造成中樞神經傷害,影響視力、聽力退化,還會導致心臟衰竭、心肌病變、甲狀腺功能降低、四肢無力等周邊神經症狀,嚴重還可能致死,國外曾發生集體中毒死亡事件。
另鈷鉻合金是潛在致癌物質,吳明玲說,即使未達中毒程度,金屬髖關節長期在體內磨損、持續釋出鈷離子,恐有致癌疑慮。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代科長吳大任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對金屬髖關節植入提出金屬碎片不良反應通報,提醒微小金屬粒子可能會從髖關節植入物中脫落,造成關節損傷。台灣的食管署也曾公告提醒。
他說,目前無足夠資料證實血液中金屬離子一定會導致不良反應,未要求金屬髖關節下架,但會持續監測。
振興醫院骨科醫師崔祐荃表示,金屬雖較傳統人工髖關節耐磨,穩定性與活動角度大,但國外曾有釋出金屬離子個案;至於健保給付的傳統髖關節,抗磨性雖不如金屬,但其彈性大、延展性佳,使用年限達廿年,若患者年紀超過六十歲,不見得要花大錢換金屬髖關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