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肩膀容易疼痛?3動作測試肩膀活動度是否正常
請問連接人的軀幹與上肢的關節是哪個關節?肩膀。
打排球的人肩膀容易受傷、游泳的人肩膀容易受傷、打棒球的人肩膀容易受傷、重訓健身也常肩膀受傷。
無論是復健科、骨科還是物理治療所看肩膀痛的人總是一大堆。
為什麼肩膀如此容易受傷?
好痛痛先帶你來瞭解一下肩膀的構造。
肩膀是球窩關節
肩膀之所以可以擁有關節中最大的活動度,是因為它是球窩關節。什麼是球窩關節?
下圖就是球窩關節的活動示意。
但和上圖的球與碗的示意圖不一樣的地方是,你的肩膀的碗很小很淺。它能如此靈活的轉動必然會有所犧牲,肩膀犧牲掉的是穩定度,成為一個容易受傷的關節。 PTT 的 MuscleBeach 板和受傷相關的文章中和肩膀相關的佔 30% 排名第一 (核心肌群含下背痛排第二)。
除了肩膀,你個髖關節也是球窩關節。
肩膀的活動度
好的,那現在我們來測試一下大家的肩膀的活動度:
如果你可以順暢做到上述動作,並且沒有疼痛的感覺,恭喜你:沒事,你的活動角度很好~
※附註一下:內轉的角度是骨科物理治療書上寫的 (41.2~54.5°),但是大部分人都可以超過這個角度,至少可達到 70° 。
但如果你有卡卡的、疼痛的感覺,或是做不到,有需要可以去找復健科或是物理治療所來幫你檢查看看是哪邊出問題。
肩膀的骨頭們
肩膀是由肱骨、鎖骨、肩胛骨構成。肱骨也就是你的上臂;鎖骨你是知道的,鎖骨牛奶我想你也是知道的,科科~;
肩胛骨就是你背部上半部脊椎兩側那兩片三角形骨頭。其實你肩膀活動的時候,並不是只有盂肱關節那邊在動,你的肩胛骨也是會跟著動的!!
肩膀的軟組織們
軟組織包含了肌肉、肌腱、韌帶、脂肪墊、滑液囊等等。肩膀這邊的軟組織很多,我們只先簡介穩定肩膀用的旋轉肌、韌帶和滑液囊。
肩膀旋轉肌 = 棘上肌 + 棘下肌 + 小圓肌 + 肩胛下肌
旋轉肌負責穩定你的肩膀,他們是運動傷害的常客,有時候會被骨頭夾到,有時候會因為受傷而關機導致其他代償問題。未來我們講到其他傷害時會時常提到。
肩膀的韌帶們
除了旋轉肌以外,韌帶也是負責穩定肩關節的重責大任。有他們在,你的肩膀才能固定住不會飛走。
另外骨頭間還有滑液囊,目的是為了減少摩擦,滑液囊位置如下圖。「肩胛下肌的肌腱下滑液囊」那個名字還真有夠長,不如叫作「地獄咆哮阿姆斯特朗炫風阿姆斯特朗劉德滑液囊」。
肩膀作為一個不穩定的關節,加上肩膀的肌肉很少是單一獨立產生動作,通常都是整組一起動作,淺層肌群和深層肌群(例如旋轉肌)一起動作,因此肩膀在運動傷害上要診斷病灶是很困難。
常見的肩膀傷害有神經傷害、肌腱炎、冰凍肩(五十肩)、肩關節挾擠症候群(旋轉肌肌腱或滑液囊被骨頭夾到哭哭)、盂肱關節不穩定等等。這些我們未來會談到。
建議有肩膀問題的人,需要花一些耐心去診斷與治療,復健科看軟組織、骨科看骨頭、物理治療師可以做動作評估檢測與運動治療。你可以使用我們製作的診所與治療所搜尋器(點此連結),或是透過臉書詢問我們訪問過的診所與物理治療所。
延伸閱讀:肩膀常見病痛、受傷
參考資料:骨科物理治療學 (禾楓出版)、基礎肌動學 (ELSEVIER 出版)

好痛痛
好痛痛是為了喜愛運動、長期為慢性疼痛所苦的人所成立的網站。好痛痛和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一起寫文章(https://blog.EasePain.tw)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科學化的運動知識。同時也親自訪問了全台許多復健科、骨科診所、物理治療所與運動場館,製作了搜尋器(https://www.EasePain.tw)。希望能夠解決大家運動傷、慢性疼痛的問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手指麻痛別輕忽 腕隧道症候群放著不管恐肌肉萎縮
醫病天地/力行三招 改善肌少症
醫病天地/防久坐傷身 治療師教5撇步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婦人歷經背痛、骨折 最後查出病因是多發性骨髓瘤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鍾孟修/3技巧+3密碼 助長輩開心動起來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頭痛醫頭很NG 這類頭痛問題出在脖子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建商雙側髖關節壞死沾黏煎熬7年 微創置換手術重獲新生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氣濕冷關節容易痠痛?日本專家激推2類抗寒食物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手腕無力、扭力變差!骨科醫師提醒: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所致!
久坐腰痠背痛?日本骨科專家授10秒舒緩法在家跟著做
醫病天地/3C族防烏龜頸 謹記三原則
神經阻斷術配合脈衝射頻治療 免開刀治好坐骨神經痛
骨鬆患者別怕惡化不敢運動! 物理治療師:試試這3動作
天冷易落枕 復健科醫師提醒:一周以上未好轉速就醫
10天擺脫膝蓋痛!不開刀、手術,不日本治療師教你:4種伸展髖關節方法
軟骨修復一次搞定!他開心重返球場、重拾騎車樂趣
寒流來襲!擔心肩膀不舒服?6個禦寒小物不可少
醫病天地/中風失能 半年內最佳復健期
七旬婦換人工膝關節解痛 竟鬧到急診室抽關節積血
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
下背痛全身僵直 體育師罹脊椎小面關節炎
醫病天地/日扛米袋上下樓 不到50歲退化性關節炎
輕忽腳跟痛 當心長骨刺
猜你喜歡
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胃食道逆流不治療成為癌症誘因!哈佛專家公布5個好習慣改善症狀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為什麼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Nature》找到原因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女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 檢查才知嚴重缺乏維生素D
眼壓正常不見得沒事!醫:多數青光眼患者沒自覺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當憂鬱症患者告訴你想輕生,該怎麼辦? 4句話千萬不要脫口而出
這類人易患腸胃疾病?醫:一進門診就能看出特質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14歲女學生突然斜視 奔波兩岸就醫終找出病因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繭居族」的憂愁與治療 醫師:勿輕忽應及早處置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聲音6跡象恐出賣你的年齡!說話大聲、說太快都NG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手指麻痛別輕忽 腕隧道症候群放著不管恐肌肉萎縮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醫病天地/防久坐傷身 治療師教5撇步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