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麗如/平鎮報導】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說,過年前家庭主婦忙著大掃除、打理年貨,除了體力上的負荷,其實更多時候是心情上的壓力,造成手麻無力,臨床上他常見婦女因為身體痠痛求診,詢問之下,多數人主因是心情焦慮,而非痠痛惡化。
林頌凱說,許多人因為婆媳關係造成心理壓力,會反應在身體上的痠痛,他的「處方」是,幫助病人轉移注意力,並不刻意強調痠痛是來自情緒,想辦法引發病患開心的關鍵,比如提醒患者過年可以看到孫子、想念的人,通常過完年,這些手麻、痠痛就會不藥而癒。
林頌凱提醒,中年婦女最常見的手麻原因有:腕隧道症候群、頸椎神經壓迫、周邊神經病變、肌鍵炎所導致的麻痺無力,其中最常見的是腕隧道症候群。
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是覺得早上剛起床手會僵硬,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出現脹脹、麻麻、刺刺的感覺,嚴重一點的會出現麻痺、灼熱、無力感。有些人騎車、做家事就會有手麻的感覺,嚴重的是沒做事、沒拿東西手掌也會麻,有些患者還常不小心打破杯盤,這時務必要正視問題、積極治療。
林頌凱說,腕隧道症候群治療以保養為主,藥物效果並不明顯,首要減少手腕部位的過度使用。如果治療無效,檢查確定神經嚴重壓迫、手部肌肉無力、萎縮,才須考慮手術治療。
醫師提醒,保養之道在於工作或運動的方式要調整,多做腕隧道伸展,重要的是,保持心情輕鬆,讓壓力有出口,就能減少麻的感覺。
※延伸閱讀》
‧78歲男擁1400萬和三子女 因「老人常見心態」只能吃打折便當孤獨度日
‧65歲未婚男灑千萬退休金享樂 忘了投資「最重要資產」人生一夕變黑白
‧特賣出清蔬果不新鮮?料理家曝「剛好相反」:恢復原價反而要當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