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因重大事故造成脊髓損傷的民眾心理負擔重,更容易因行動不便,造成器官退化,尤其是膀胱、腎臟容易因脊髓或腦部受傷而造成排尿障礙;署立花蓮醫院泌尿科醫師陳奕舟表示,脊髓損傷者要承受的身心壓力大,家人、照顧者和醫師應多主動協助、檢查,維護傷者的健康。
署立花蓮醫院醫師陳奕舟昨天說明脊髓損傷與排尿障礙的關聯性。他表示,大腦與脊髓有許多神經控制身體活動,在膀胱逼尿肌、膀胱頸或尿道括約肌都有由脊髓分枝出來的神經,協調逼尿肌與膀胱排尿及儲尿。
如果脊髓甚至腦部受損,容易引起排尿障礙,而不同部位脊髓損傷會引起不同的排尿問題,如在低位脊髓或膀胱周邊神經損傷,會引起膀胱喪失收縮力;在高位脊髓損傷容易導致膀胱收縮的活性增強。
陳奕舟說,喪失膀胱的收縮力會造成尿滯留,嚴重時會引起漏尿或腎臟積水;膀胱逼尿肌活性過強的患者容易頻尿、急尿甚至尿失禁。
膀胱─尿道括約肌失調會造成排尿困難及大量殘尿,膀胱也常處於較高壓狀態,長期會造成腎臟損傷。長期脊髓損傷者,腎臟衰竭是常見死因之一;而完全性的神經損傷、高壓性排尿、反覆尿路感染及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等都會造成腎臟受損。
陳奕舟說,避免腎臟損傷,最重要的就是多喝水、盡量讓尿液排空、定期檢查,如有發燒、腰痛、突然變得頻尿或解尿困難、全身倦怠、血尿等,應儘速就醫,避免尿路感染造成腎臟功能惡化。
💪更多健康推薦
‧泡麵液態湯包先放、後放味道有差!日大廠揭密:忠實還原美味
‧65歲退休男存款千萬仍替兒子麵包餐車打工 賺不到2萬也開心
‧68歲夫妻投資600萬女兒家同住 最終「老本和親情」全賠上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