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在骨折手術後介入分段治療。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傳統中醫在骨折手術後介入,首重調理患者胃腸功能及睡眠品質。胃口好,睡的好代表患者體內正氣充沛,精力旺盛,有利於骨折的癒合;調理應顧及患者的身體狀態才施以活血祛瘀,若未顧及則不但因為活血藥物過多而影響到食慾,同時也有礙胃腸功能恢復正常。
林高士醫師表示,若脾胃功能失調,將影響到藥物的吸收,活血祛瘀就很難獲得最好的效果,所以骨折術後應把調理胃腸功能及睡眠品質都放在首位。林高士醫師進一步指出,在骨折術後有不少患者出現胃口不好,腹脹,苔厚脈濡,這些症狀是由於骨折及手術創傷影響到人體臟腑功能。
短期內脾胃失去運化水濕的能力,以致於濕困腸胃,因為這時候並非脾胃虛弱而水濕內停,所以適合使用三仁湯加減方;但如患者身體脾胃虛弱就不一樣,治宜健脾化濕,適合使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方。
由於術中難免耗散陰液而導致中醫所說的「陰液虧虛」,或是術後脾胃失調以致於氣血不旺,因此常見患者有睡眠品質不好的情形,中醫可辨證進行調理,多有改善的效果。
林高士醫師指出,骨折術後的一、二個禮拜內,由於骨折損傷,再加上術中或切或割,使骨折局部經脈離斷,加上中醫認為血不循經,溢於脈外就容易形成血瘀,如果是局部血瘀,將導致氣機不通而痛,症見骨折局部及傷口部疼痛,舌暗苔白,這就是氣滯血瘀,治宜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像這種氣滯血瘀的現象,可使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方,藥材包括紅花、川芎、桃仁、玄胡、生地、歸尾、白芍、枳殼、甘草等成分;術後早期血瘀在患處局部,傷口紅腫疼痛、舌紅苔黃,治療上應適當配入梔子、黃連、黃芩、大黃、柴胡、白薇等藥材,透過這些藥材,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如果是因為傷口感受熱毒外邪而見症,適合用黃連解毒湯,藥材包括黃芩、黃柏、黃連、梔子等藥材以便清熱解毒;如果骨折患者當時損傷較大,或術中出血較多,當屬氣血虧虛,因為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血失則氣跟著受損,辨證時不能使用活血行氣藥材,應當使用當歸補血湯,含有當歸、北耆,能補氣生血,等氣血恢復後,再用輕緩的活血行氣藥材。
經過一、二個禮拜的治療後,原則上,骨折患者的氣滯血瘀現象大多數已消除,患處腫脹也明顯減輕或消退,骨折處疼痛明顯緩解,但因瘀血尚未盡除,經脈尚未盡復,氣血仍不夠充足,所以會有筋骨痠軟,時有作痛的現象發生,這時應和營止痛,接骨續筋。
林高士醫師強調,需要和營止痛者,常用沒藥、血竭、乳香、紅花等藥材加減施用;需要接骨續筋者,可用血竭、骨碎補、雞血藤、赤芍、乳香、沒藥、川斷、蘇木等藥材加減施用;下肢傷者加牛膝、木瓜等藥材;上肢傷者加老桑枝;腰背傷者加杜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