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纖維肌痛症候群」又稱為「肌纖維組織炎」,屬於一種以廣泛的肌肉骨骼疼痛。患者常見身體出現慢性、廣泛性的疼痛,症狀複雜,伴隨著疲倦、睡眠不良、痠痛等許多不能解釋的身體症狀,以及焦慮或是憂鬱現象。情緒因素除了是誘發原因,也易造成病情加重。
由於此症候群常呈慢性發展,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壓力,持續影響工作、生活品質,因此治療須有耐心,找出根本原因對症治療。
纖維肌痛症候群經常讓患者疼痛不已,診斷也較複雜。中醫師李明哲表示,此症是指慢性(三個月以上)廣泛性的疼痛,伴隨著疲倦、睡眠不良、酸痛、認知困難、許多不能解釋的身體症狀,以及焦慮或是憂鬱現象。疼痛多半是廣泛性的,病人常會抱怨:「全身上下都在痛,而且有時嚴重有時輕微,一下痛這邊一下痛那邊,但是去看骨科X光片檢查又沒有問題,或是抽血檢查也都一切正常,常常被家人當作是在裝病。」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纖維肌痛症候群,又稱肌纖維組織炎,是一種非關節性風濕病,主要表現為肌肉、肌腱、韌帶、骨骼關節疼痛,同時伴有睡眠差、頭痛、精神抑鬱、精神緊張、四肢麻木、慢性疲勞等症狀。是一種以廣泛的肌肉骨骼疼痛為主證的非關節性風濕病。症狀複雜多樣,包括疼痛性質多樣,如鈍痛、刺痛、燒灼痛、刀割樣痛等。疼痛部位主要以肌肉為主。以及伴發精神症狀較多,如焦慮、抑鬱、睡眠不佳等,並常因此誘發發作或加重。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此症候群其它常見的症狀還有體重的波動、過敏症狀、局部疼痛(胸痛、頭痛、腹部絞痛、慢性骨盆痛)、頭暈、容易喘、小便頻數且尿急感等。發生的原因現在還是未知,不過據統計,男女比率是一比九,尤其是年輕或是中年女性較容易發生。一般認為,和生理或心理創傷、關節炎、內分泌失調、神經炎或是感染有關,而疼痛也會因為天氣變化、熬夜、疲勞、飲食不節、喝酒等而加劇。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纖維肌痛症候群,乍聽之下很多人可能完全不知道是怎樣的病症,先談其發生的症狀,可能會有許多人會深有同感。纖維肌痛症候群簡單而言,便是關於身體出現廣泛性的疼痛且伴隨其他的症狀,例如失眠、疲倦、焦慮、頭痛、經痛、手部發麻、憂鬱、腹瀉或便秘交替出現,可說是包含多種不同病況,所以便稱做為「症候群」。主要是病患會覺得身體出現廣泛性(多位於頭、頸、肩膀、上背部與腰臀部)的疼痛(痠痛、抽痛、僵硬感),高達五成以上的患者會同時出現身體其他不適的問題(失眠、疲倦、焦慮、頭痛、經痛、口乾發熱、肢體麻痛、憂鬱、腹瀉或便秘交替出現)。診斷條件是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全身性疼痛,並從病人身上的十八個疼痛參考點當中,找到十一個以上的疼痛點,即可診斷為纖維肌痛症。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纖維肌痛症候群屬於「痹證」中的「周痹」、「氣痹」及「鬱證」範疇。傳統醫學強調,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患者出現肌肉關節區域的疼痛及全身的疼痛敏感,是由於經絡氣血不暢,導致氣滯血瘀。氣滯而致血流不暢,形成瘀血,則進一步妨礙氣行,如此周而復始,而導致疼痛不斷加劇。因此,患者會出現睡不安穩、不得眠,是由於長期瘀血,而導致氣血運行不足,氣血虧虛。此外,患者出現精神抑鬱及精神緊張症狀,中醫認為,是由瘀血引起的肝氣鬱結、心氣不舒。因此在臨床可配合採取行氣補氣、活血化瘀、通調全身臟腑經絡的原則,以調和氣血。總而言之,就此症病位而言,以肌肉為主;從全身症狀看,病變不只在於經脈氣血,而且涉及肝、脾、心等多個臟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