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C多膠質 舒緩關節退化
【聯合報╱蕭佩珍/台大醫院營養師】
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間軟骨組織流失的老化疾病,初期沒有症狀,多數人直到關節因活動互相摩擦導致痠痛才發覺,嚴重時關節變形,行動困難。
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老年人,與體重過重、運動傷害、過度勞動、遺傳、關節脫臼都有關,好發膝關節與臗關節,近來也常見於電腦族,有年輕化現象,其部位則為頸椎,可能與長期姿勢不當有關。退化性關節炎無法痊癒,目前治療以舒緩痠痛改善症狀為主。
透過以下幾項飲食秘方,有助於調養退化性關節:
三少一多,不要胖:肥胖是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原因。人走路時,膝關節承受身體3至6倍重量,體重過重的女性,罹病機率是體重正常者4倍,男性為5倍。所以飲食掌握「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原則,進行減重,並搭配適度運動,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研究指出,每日若能攝取超過152mg,就能延緩退化性關節炎,這個劑量相當於每日建議量的2.5倍。可以選擇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番石榴、香吉士、奇異果、木瓜。
增加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與β-胡蘿蔔素,都具有舒緩關節炎惡化的效果。維生素D存在魚肝油、高油脂魚肉或內臟中,不過皮膚經陽光照射所合成的,才是最主要的來源。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堅果類、深綠色蔬菜、植物油、與全穀類;而胡蘿蔔、木瓜、芒果、紅番茄、地瓜、南瓜等,都是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果。
維持好的骨本:雖說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是不同疾病,但是補充鈣質增強骨本,有助於關節軟骨下方骨骼的載重力,對於減緩病情惡化有幫助。高鈣食物有牛奶與乳製品、黃豆及其製品、小魚乾、蝦米等。
多吃膠質食物:膠原蛋白與葡萄糖胺是軟骨主要成份,人體皆可自行合成。富含膠質的食物有雞爪、豬腳、蹄筋、木耳等。而葡萄糖胺會成為目前最夯的保健食品,是因為它並不是直接來自於食物,而是萃取自小蝦、龍蝦和螃蟹的殼上的幾丁質。
正確醫療、適度運動、適當休息與飲食保健,才能擁有健康良好的老年品質與行動自如的老年生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中斷用藥骨折風險更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男性也有媽媽手 一動作可檢測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護理師肩膀腫如山被虧「大隻妹」 求醫找回美人肩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疫情間心情煩悶 長輩因細故吵嘴血糖竟狂飆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女老師頸部疼痛手痠麻 醫:問題在肩膀
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醫病天地/防關節退化 避免太粗重工作
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何安全重返運動訓練?一表幫你評估「恢復運動量表的心理準備」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骨質疏鬆、長骨刺?醫:6種易長骨刺族群要當心,想預防需做好這些事!
骨質疏鬆症未積極就醫 獨居男跌倒造成多處骨折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排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師建議最多擦5次就該收手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逾五成 微創主動脈支架治療復原快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注意!咳嗽合併「11症狀」,最嚴重恐為「1癌症」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