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腳踝扭傷為常見的運動傷害,需分急、慢性等階段進行治療。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若民眾不慎發生腳踝扭傷,在處於急性期七十二小時內應先冰敷,以便消炎鎮痛、避免出血擴大;進入緩解期後適合熱敷,以便促進血液循環。不論是冰敷或熱敷,宜搭配針灸療法,有助於促進患處早日恢復正常。
翁醫師指出,急性期冰敷後使用針灸療法,可取小節穴(董氏奇穴)以促使腳踝活絡;然後適症狀敷上大黃、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等中藥粉末即可,有助消炎消腫、清熱解毒,若嚴重瘀血者可考慮進行放血療程。
緩解期熱敷後使用針灸療法,可取陽陵泉、太溪、照海、崑崙、衝陽、內庭、小節等穴位,然後適症狀敷上草烏末、天南星末、川烏末、松脂、三奈末、白芷末、胡麻油、樟腦等藥材製成之藥膏,有助於止痛、活血通絡。
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中藥藥膏常分為涼膏跟熱膏,急性期用涼膏,可清熱、消炎鎮痛,緩解期用熱膏,可疏經活血、通絡止痛。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的腳踝尚未康復時,最好不要吃冰涼的東西,因為把冰涼食物吃下肚,人的經絡容易緊繃,且不利於氣血循環。
剛受傷患者最好不要亂動,就地休息以免傷勢擴大,受傷期間可把腳抬高約一個枕頭的高度,有助血液回流衝散瘀血,才會好得快。
💪更多健康推薦
‧77歲母月領1萬多元清貧節儉 兒偷看手機驚見:原來是隱藏版富翁
‧60歲婦甩結縭四十年丈夫「成功爭到房產」面對三大失算超後悔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