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一提到脊椎開刀,民眾心中總認為是高風險的手術,多半相當排斥,擔心像月亮歌后李佩菁手術後癱瘓或立委林惠官,因術後感染引發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奇美醫學中心脊椎外科主任高振興指出,頸椎病手術並不可怕,使用人工椎間盤手術可減少患者風險,並大幅降低術後後遺症。
屏東麥小姐30歲,2年前就讀碩士時即出現頸部疼痛症狀,攻讀博士之後,頸部疼痛反愈加嚴重,從單側轉為雙側疼痛麻木,且手部開始出現無力的現象,因距離博士論文口試只有兩個月,但因疼痛難耐毅然決定農曆年節後接受單節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治療;術後兩日症狀即有顯著改善,目前術後恢復良好。
高振興主任表示,「頸椎病」好發在長時間伏案、使用電腦、不間斷地工作,再加上不正確的坐姿、睡眠不足等,對脊椎健康更是雪上加霜。據調查,全國30至40歲的人中有59.1%患有脊椎病,而在辦公室人群中這個數字更是上升到了75%,也就是說每4人就有3人有脊椎問題。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頸椎疾病以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頸椎病變為最常見,因長期姿勢不良、外傷,或突然的撞擊導致頸椎間盤漸進性改變,骨質增生並導致周遭的脊髓、神經、血管受壓,輕者造成肩頸酸痛不適、上肢麻痺、下肢無力、全身麻木感、大小便無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癱瘓,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高振興指出,頸椎手術手術方式有簡單椎間盤切除術、微創性熱凝療法、雷射手術及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等。較新型的手術方式「人工椎間盤」不僅減少患者接受手術的風險,也大幅降低術後的後遺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