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氣候轉涼,使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求診人數明顯增多。不過這種病痛和氣候變化很有關係,所以民眾不要誤為「風濕性關節炎」而延誤病情。
疼痛的原因大多是長期姿勢不良,膝蓋受力不均、退化、受傷及體重過重等因素所造成。以中醫而言,此病除與外傷有關外,肝腎功能失調或因風寒濕邪侵襲,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而引發疼痛。
臨床表現為膝蓋走久會痛,上下樓梯無法用力,嚴重時膝關節不能正常伸直和彎曲,寸步難行,尤其以早晨起床或工作勞累時加重。
這種關節痛和炎年齡、性別、職業、體型、骨質密度等關係密切,經常跑跳,體重較重者和運動員,膝關節疼痛發生的機率較多。其中以4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臨床上,中醫將退化性膝關節痛病患者,依症狀、病因、體質、歸納為三種加以治療:
1.肝腎虧虛:膝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膝關節周圍肌肉輕度萎縮,體型消瘦、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面色蒼白,可用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中藥。
2.瘀血阻滯:膝關節刺痛,痛有定處,活動受限、痛處拒按、常於半夜痛醒,可用活血通痹中藥。
3.寒濕阻滯:膝關節發涼沉重、活動受限、遇陰雨天疼痛加劇、熱敷後疼痛減輕、怕冷、四肢冰涼、可用散寒利濕,通痹止痛中藥。
針對這類患者,中醫常選用行氣活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的藥方治療。以避免膝關節逐步惡化、變形、終至無法行走。
一般而言,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用熱敷、中藥外敷等方式來改善,若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常有反覆發作的現象,就必須配合中藥內服,才能奏效。雖然藥方可改善病情,但平日還要更注意動作,像提重物、走遠路、爬山、爬樓梯或跳躍等劇烈運動最好避免,才不會影響療效。
【2009/11/2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