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動、懶得動,小心運動障礙症候群找上你。南投縣七旬的范姓婦女因3次脊椎手術外加一次跌倒,總覺得健康大不如前,外出放棄使用助行器,完全仰賴家人推輪椅,竹山東華醫院評估她有步行能力,設計旅遊治療,克服婦人的運動心理障礙,願意快樂趴趴走。
東華醫院醫師曾繁文表示,日本骨科學會2007年提出運動障礙症候群,這與代謝症候群、認知障礙並列新文明病,是導致縮短健康壽命、臥病在床、需要照護的三大主因之一,罹患運動障礙症候群的病人,肌肉、骨骼、關節、軟骨或椎間盤等運動系統因為衰弱或障礙,將發生站立或行走等動作困難,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曾繁文說,范婦10至14年前先後作頸椎、腰椎、胸椎手術,術後拿助行器行走,某次跌倒造成第一腰椎壓迫性骨折,醫師認為范婦不宜再開刀,穿背架固定,避免彎腰等動作,補充鈣質等飲食,讓腰椎傷勢自然痊癒即可。
范婦的脊椎一再受傷,久病造成意志消沈,越來越不想走路,由家人推輪椅代步。曾繁文檢查她的腰椎壓迫性骨折沒惡化,不影響走路,只是不想多動,因此採用放鬆情緒、鼓舞心情的旅遊治療,說服范婦到風景區遊玩。
曾繁文今年9月陪伴范婦到雲林縣古坑鄉石壁風景區旅遊,范婦的家人雖帶輪椅、助行器,但鼓勵「給醫師面子,走走看。」范婦嘗試走了幾步,走得很好,重建自信。從此以後,她很期待旅遊,曾到苗栗縣後龍好望角等地遊玩,每次都會練習走路。
曾繁文指出,根據英、日醫學研究,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運動量不足,有升降梯就不願走樓梯,能坐車就不走,如果無法單腳站立穿鞋,要留意可能罹患運動障礙症候群,最好的復健方法就是平日骨骼、肌肉多活動,特別強化腰部、腹部、背部、腿部的肌肉,避免骨頭與肌力將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