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1歲半的小女娃,第11胸腔的脊椎骨發育不良,如果不及早矯正,她的脊椎會越來越彎,甚至壓迫胸腔影響肺部發育。過去,沒人敢為這樣小的小孩進行手術,在誘發電位同步監測下,她接受手術,也成為國內接受脊柱側彎矯正手術最小的小病患。
小女娃是雙胞胎中的姊姊,阿媽在幫兩個小女生洗澡時,越看越覺得不對勁,「怎麼姊姊的龍骨看起來怪怪的?」雖然姊姊發展、步態跟妹妹沒有太大差異,警覺性高的媽媽還是帶著小女娃前來就醫。
台北榮總兒童骨科主治醫師奉季光指出,經過檢查發現,小女娃的第11胸椎發育不良,呈現三角形,而不是一般人的正方形。
由於小女娃才一歲半,過去,醫師多不願意幫這樣小的小孩子動手術。奉季光說,一歲半小孩的脊椎神經腔直徑只有一公分,這一公分不能誤傷,否則會留下嚴重後遺症。
台北榮總團隊在幫小女娃進行手術時,使用誘發電位同步監控。當神經系統接受刺激時,會有電氣活動的改變,儀器上就會出現波形變化。醫師在手術當下,看著波形變化,就能夠得知受術者的神經是否被傷害,醫師便能立即做出反應。
台北榮總兒童骨科醫師劉政均指出,傳統上,進行脊柱側彎矯正手術時,會進行清醒測試,也就是麻醉師降低麻藥,讓病患恢復意識,醫師叫病患動動手腳,以確定病患的神經沒有被傷害。
但是,像小女娃這樣的小小孩,根本無法聽從指示動手腳,如果因為害怕而妄動,還可能跌下手術床,造成嚴重傷害。
奉季光說,傳統的清醒測試,待發現病患手腳不太能動時,代表傷害在半小時前已經造成,要再度調整時已有時間差。使用誘發電位同步監側,不用喚醒病患,並在三分鐘內發現錯誤,立刻更正錯誤。
如今小女娃已經完成手術,取出發育不良的脊椎骨。
【2009/02/03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