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延緩關節退化 醫師教你這樣動
每兩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一位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其實膝蓋走到這一步前,早期發現採取行動,或許能逆轉退化的進程,
也許就不會走到需要置換人工關節的階段,依然可過著行動自如的生活。
護膝及早開始 三招預防或延緩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花世源表示,健康的關節骨頭之間會有軟骨,提供緩衝和保護能力,軟骨支架成分是第二型膠原蛋白,軟骨填充物則有軟骨細胞、醣蛋白和軟骨素等,一旦這些成分流失,導致關節「腫脹、灼熱、僵硬和疼痛」等症狀出現,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雖然坊間相關保健食品很多,但這類保健品修補時間長,且無法治本。花世源指出,關節保護仍首重「預防」,與其靠後天治療,不如掌握三招原則,預防關節炎或延緩退化。
①高危險群 提早警覺
哪些人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花世源說,50歲以上老年人,尤其女性此時因沒有荷爾蒙保護,加上脂肪增加、肌肉量流失,罹患機率增加;肥胖者因體重過重容易增加膝蓋負擔;另外骨質疏鬆症者、風濕性關節炎者、運動員、經常蹲著做事的人和曾受關節外傷者都是高危險群。
②適度運動 鍛鍊肌力
運動是最便宜又有效的預防方式,花世源舉例,例如每天固定用手舉起東西,訓練肌力和協調能力;若想預防肩關節發炎,每日做五百下扭頭和肩膀旋轉動作;欲增加膝關節力量,每日坐下來進行腳伸直抬膝動作都是不錯選擇。
選擇運動方式也有助減輕膝蓋壓力,例如游泳等水中運動,對膝蓋沒有負重,不少長者也喜歡爬山,但注意下山時,因膝蓋負重增加,需注意行動。
很多人喜歡跑步,但跑步時膝蓋承受的力量是體重的四倍,膝蓋會疼痛者,最好跑慢一點,或尋找其他替代動作。花世源建議,平常等公車時可以做些動作,例如腳尖踮起,腳跟不著地,一次做二十下;另外雙手扶牆,身體呈直線,雙手微彎約十度向前按,以上動作沒有用到膝蓋,卻能訓練雙腳後肌力量。
③矯正姿勢 自我復健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者,多休息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人不可能完全不做任何事。花世源表示,平日需矯正膝蓋過度彎曲的不良姿勢外,也可進行自我復健,例如平躺時,大腿抬高四十五度,膝蓋伸直,維持十秒鐘再換另一腳。
置換人工關節 治療的終點
目前經由X光檢查可得知是否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採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進行超音波、低能雷射等物理治療並搭配適當護具。花世源認為,患者一旦走上置換人工關節手術將是治療終點,因手術需切除膝關節軟骨及半月狀軟骨,置換後膝蓋只剩空殼、無骨頭可用,若沒做好,副作用將一輩子跟著患者。
他建議,現在有很多矯正手術有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達到症狀控制。另國外研究新發現,保養品原料常用的乳油木果含有特殊成分,稱之為「活關素75」,能調控慢性發炎,臨床證實降低發炎20%以上,國內醫學中心的臨床實證,亦能解決疼痛問題,幫助關節靈活伸展,延緩疾病惡化,帶給銀髮族新希望,是適合關節退化者長期療護及關節抗老的保健食品。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小五女童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可能背書玩3C引起脊椎側彎
健康主題館/長期長短腳 小心骨盆歪掉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肩推啪一聲 胸大肌竟斷裂…重訓常見五類傷害
重訓盛行、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北榮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
過年打麻將玩通宵 物理治療師教2動作舒緩下背痛
足底筋膜炎,光休息不會好!居家做3種運動緩解
初五收心操 找回你的工作狀態
過年打牌發財 這樣動不賠健康
春節猛滑手機 小心板機指
當心年假久坐不動招來痠痛 物理治療師教你三招緩解
新年當「沙發馬鈴薯」招來痠痛 試這3招可緩解
過年除舊布新 「大掃除護身6招」避免渾身痛
醫病天地/羊膜萃取物注射 背痛新療法
屁股痛開刀沒改善 骨關節壞死疑貪杯
貪杯男子屁股痛以為脊椎出問題動刀 沒緩解還變跛行
一張圖讓你春節打掃別犯下背痛 這情況最好看醫生
大掃除姿勢不當恐拉傷 簡文仁教4動作省時省力防受傷
有「年節主婦症候群」別怕!上背痛、下背痛、肩肘痛...醫師建議這樣做
會呼吸的痛! 隨著年紀增長,「肋骨骨折」每多斷一根死亡率增加
腰痠背痛原因為何? 醫:可從3面向辨別
喝可樂會骨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