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骨科部主治醫師張志偉指出,關節為骨頭與骨頭交界處,只要牽涉附近結構都可稱關節,健康的關節軟骨提供良好的緩衝與保護功能。
但在老化過程中,軟骨可能開始產生磨損。任何影響關節的疾病都屬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會出現腫脹、灼熱、僵硬、疼痛等症狀,可能會膝蓋無力,甚至寸步難行、站立困難、外觀變形。
X光檢查 診斷退化性關節炎
張志偉表示,通常憑著簡單的X光檢查即可診斷退化性關節炎,臨床分為4級:
1級:為少量骨刺、骨贅,關節腔沒變窄。
2級:有明顯骨刺、骨贅,內側關節腔變窄。
3級:中度多發性骨刺生成,關節腔明顯變窄,骨骼外型硬化,且略有變形。
4級:有大量骨刺、骨贅,關節腔明顯變窄,骨骼外型嚴重硬化,且明顯變形。
進展慢無法治癒 但可延緩
哪些人容易得退化性膝關節炎?張志偉說,肥胖、有外傷、解剖構造異常或是關節過度使用、穩定性不好的人,會給予軟骨過度壓迫,易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另外,年紀、基因、感染、免疫系統疾病或代謝性疾病等因素,會無法維持正常軟骨組織,也是高危險群。
張志偉說,退化性關節炎是「進展緩慢且無法治癒」的疾病,但必須處理它,否則恐更惡化,因此治療以達到延緩病程、症狀控制為目標。
如何延緩病程?他建議患者掌握「修身、養性」的要點,控制或減輕體重,並給予關節充分休息,但也要適度運動,保養關節。他指出,當站立時,膝關節承受幾乎相當體重的重量,行走時膝蓋承受重量約為體重的4倍,爬樓梯則為7倍,跳躍時為15倍。因此,每減5公斤,行走時膝關節負擔可減輕20公斤,跳躍時可減少達75公斤的負荷。
做肌力運動 時間應大於強度
運動部分,醫師認為「可延長時間,但不在於強度增加」,選擇可加強肌力與耐力的運動,例如游泳、走路、騎單車、太極拳、土風舞,不建議爬樓梯、爬山。飲食部分,可攝取富含膠質的食品,有利補充關節軟骨成分,包括木耳、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等,避免用動物油烹調,因其促使體內產生較多前列腺素,加重發炎反應,另外,含Ω-3脂肪酸食物有助減緩發炎,如鮭魚、鮪魚等。
自我保健的方法除了矯正不良姿勢之外,天冷時應注意局部關節保暖,以避免僵硬疼痛惡化,並利用坐著與平躺時膝伸直用力運動,來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
發炎時期 不能再打玻尿酸
張志偉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保守與手術治療,保守又分非藥物及藥物治療。非藥物包含減輕體重、適度運動、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衛教及副作用少的關節保養食品等;藥物治療有止痛劑、消炎藥、玻尿酸關節內注射等。他強調,發炎時勿再施打玻尿酸,否則恐更疼痛。手術治療則有矯正性截骨、關節置換等,醫師會依個案狀況不同,提供各種風險評估,「客製化」治療方式。
至於關節保養食品,張志偉說,許多患者會誤以為吃葡萄糖胺、軟骨素、膠原蛋白等可保健關節,常見有人吃維骨力要治療骨質疏鬆,這都是錯誤觀念,而且目前已有許多高證據力的研究論文,證實不建議使用葡萄糖胺及軟骨素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另一種從乳油木果中萃取的「活關素75」成分,安全性高,且透過多篇研究證實,可緩解關節血管病變和發炎問題,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症狀及延緩病程的進展。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張志偉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重點,初期為改善飲食、體重、運動等危險因子,中後期為藥物搭配輔療食品,關節保健要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