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1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是退化,是摩擦
歷經百萬年的演化,人體膝關節構造之精緻完美,理論上,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像是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膝蓋的穩定度受影響,軟骨才會受波及而逐漸損壞,這在醫學上稱為「外傷性骨性關節炎」,約占「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10%;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沒受過傷(占了「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90%),為什麼膝關節還是會「退化」?
中年(四十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醫師,由於X光檢查總是會看到或多或少軟骨破壞的現象,幾乎都會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目前全世界接受正統訓練的醫師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的標準治療建議依序是:復健→服用消炎止痛藥→補充軟骨成分製劑(葡萄糖胺)→注射潤滑保護製劑(玻尿酸),若無效,則建議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最後,只好換人工關節。這樣的傳統療程並不能根治「退化」性膝關節炎,反而讓各種另類療法有很多發揮空間,花錢事小,延誤病情就得不償失了。
根據筆者的長期觀察以及十年來的研究,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
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當內側皺襞發炎、變厚、缺乏彈性時,就會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內側皺襞本身被重複夾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致使膝關節繼續「退化」。
摘文2
膝蓋彎曲角度 決定傷害與否
由於膝關節已演化成精密的四角連桿機構,在零度(完全伸直)~三十度的活動範圍,膝關節面與面之間的運動模式是互相滾動的,軟骨表面並不會產生具有破壞作用的摩擦現象;彎曲過了三十度後,軟骨間才開始混雜有互相摩擦的滑動運動;超過六十度之後,就完全是會有摩擦破壞作用的滑動運動了。
人類自然的移動方式(如走路、跑步),在受力的站立期,膝關節的彎曲角度並不會超過三十度,軟骨是完全不會受傷的。
然而,因文明發展而產生的活動(如騎腳踏車、爬樓梯),往往就超出四角連桿機構能保護的彎曲角度了。
摘文3
怎麼運動不傷膝?
●推薦健走、太極拳、瑜伽
對於「內側摩擦症候群」患者,推薦的運動是健走,不會因為膝關節彎曲的角度過大,而傷到膝蓋,又能夠達到運動的功效,也可以慢走或跑步。此外,也適合做太極拳、瑜伽或皮拉提斯等一些伸展或是動作慢的運動。
●騎腳踏車 坐墊不要過低
有一段時間很流行騎腳踏車,很多人也會買台室內腳踏車在家運動,或是到健身房參加飛輪課程。腳踏車運動主要是鍛鍊關節周邊的肌力,如果肌肉無力,導致關節運動時的穩定度不夠,就容易受傷。但這個運動,膝關節需要不斷重複彎曲伸直的動作,內側皺襞很容易就被膝蓋骨夾到。如果真的想騎,坐墊不要過低,避免膝蓋彎曲的角度過大,也要注意伸直、彎曲時,肌肉用力與放鬆的節奏(口訣:用力踩下,輕鬆縮回),減少內側皺襞被夾擊、受傷的機會。
●游泳 要避免蛙式
許多醫師推薦膝蓋痛的病人可以選擇游泳,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膝蓋的壓力。不過,游泳的姿勢有很多種,如果是蛙式,膝蓋需要重複彎曲伸直,若是不了解正確的用力節奏,長期下來,反而會傷到內側皺襞。標準的自由式較不傷膝,可是,若姿勢不正確,重複以屈膝的方式打水,同樣也會因為「內側摩擦現象」而傷膝。因此,重點是要了解並且使用正確的姿勢,避免膝關節重複彎曲造成的內側皺襞損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