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news/3成中年婦女尿失禁 治療方式多元
年近60的陳太太最愛包車出遊的里民活動,最近卻婉拒邀約不出門,朋友都很擔心。其實是因為她本來大笑咳嗽就漏尿,最近愈漏愈多,墊衛生棉還是會弄濕褲子。於是陳太太水也愈喝愈少,卻反覆泌尿道感染,她隨時都擔心旁人聞到尿味,開朗的個性也漸漸變得陰鬱。
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表示,45歲以上婦女,十個人就有三個尿失禁,因為難以啟齒,真正就醫的婦女只有兩成,嚴重漏尿才願意治療,絕大多數輕中度尿失禁都在忍耐。吳文毅說,目前尿失禁治療有很多選擇,都有一定療效,鼓勵婦女積極就醫,重新擁抱自由自在的生活。
應力性尿失禁 最常見
吳文毅指出,尿失禁最常見的類型為「應力性尿失禁」,咳嗽、大笑、提重物引起腹部用力、腹壓上升,就會不自主漏尿。
應力性尿失禁的主因是懷孕生產後,支撐膀胱頸及尿道的韌帶失去彈性,生產次數愈多,風險愈高。此外,停經後荷爾蒙改變也導致泌尿道粘膜萎縮,使泌尿道對管腔內水壓乘載能力變差,愈來愈鎖不住尿液。肥胖者因腹腔內脂肪及器官組織重量較重,也會加重應力性尿失禁症狀。
非手術療法 也有幫助
目前應力性尿失禁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藥物治療、凱格爾運動、生理回饋控療法、電刺激、雷射。藥物治療採取三環抗憂鬱劑,屬於適應症外使用,此藥對於膀胱頸部受體有促進效果,可幫助膀胱頸這個守門員鎖住尿液,藥價不高且有健保給付。
至於凱格爾運動和生理回饋療法、電刺激,經常併用,患者學會正確的收縮動作後,每天執行三次,每次包括收縮10秒的耐力訓練、快速收縮放鬆的動作,各15次。
吳文毅表示,國內外研究報告顯示,持續三到六個月的運動訓練後,半數患者症狀顯著改善,但臨床觀察,持之以恆完成三到六個月療程的患者並不多。
至於雷射治療,吳文毅表示,透過陰道放入探頭,將雷射往上照射於尿道下方組織,可刺激組織新生,讓尿道和膀胱更容易鎖住小便,每月需進行一次治療,共需治療二到三次,研究顯示一到兩年內都能維持七成效果。
雷射劑量低,不需麻醉也不用住院,但目前沒有健保,每次需自費約一萬元。以雷射治療尿失禁需經相關訓練,應要找婦產科或泌尿科醫師施作。
重度尿失禁 建議手術
上述保守療法適合輕度尿失禁患者,如果是護墊漏尿測試顯示,一小時漏尿超過十公克,屬重度尿失禁,建議接受尿道中段懸吊手術,研究分析一萬兩千名接受治療的婦女,長達5年,維持八成療效;另有研究追蹤17年,八成以上患者認為療效還在。不過,如果還有生育需求,不建議接受這項手術。
如何預防尿失禁
1.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重或肥胖
2.少喝刺激性或利尿飲料,如酒精、咖啡
3.好好治療慢性咳嗽
4.練習凱格爾運動
5.避免提重物及閉氣用力的動作
6.勿憋尿
7.避免便祕
(諮詢╱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不能染燙髮、泡溫泉…孕婦手冊 挨批造成恐慌
中藥衛生棉、綠茶衛生棉,真能抑菌?婦產科醫師教「衛生棉挑選指南」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更年期婦女「性」趣缺缺 婦產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林依晨產後復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 靠3招快速瘦身!
開五指有多大多痛?真實比例圖曝,媽媽們:老公育兒再雷,就問他想不想也被開五指!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年逾萬人患妊娠糖尿病 家族史、高齡孕婦風險高
沒有宮縮寶寶就提早報到? 馬偕測子宮頸軟硬預防早產
誰說生完小孩後的性生活就不再美滿 即使成為媽咪也可以很有魅力!
新竹一孕婦子宮頸沒閉緊 雙胞胎差點未足月就早產
孕媽身懷巨嬰恐難產、大出血 醫建議注意控糖控體重
停經後10年內或60歲前 補充荷爾蒙利大於弊
從丈夫變成爸爸,不只媽媽、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症」!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