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孕婦之前順利產下雙胞胎,未料一個月後大出血。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表示,每百名孕婦約有一人可能發生產後出血,其中約兩成可能延遲出血。孕婦產後出院至坐月子期間,如果傷口或出血量異常,甚至合併發燒、心悸、面色蒼白或異常腹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回診就醫。
這名37歲婦人產後四周某天如廁時,突然發生大出血,大量血液順著大腿滴下,甚至流出半個手掌大的血塊,併有頭暈、站不穩情況。經緊急送醫,抽血發現血紅素嚴重不足,輸2000CC才保住性命。醫師治療與檢查後揪出病因,是子宮內一顆血管瘤釀禍,治療後才保住病人子宮。
蔡明松表示,每百名孕婦約有一人可能發生產後出血,高齡產婦、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置胎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等,都是產後出血的危險因子。
他說,產後大出血多發生在生產完24小時內,但約有兩成可能因為胎盤殘留、植入性胎盤、子宮血管瘤及或凝血功能障礙等而延遲出血,病發期甚至可能長達產後12周,出血量往往超過1000毫升。這名產婦曾做過試管嬰兒、子宮鏡及剖腹產,都是造成子宮內血管瘤、導致產後出血的可能原因。
💪更多健康推薦
‧55歲銀行員繼承2300萬遺產「光速退休」短短五年全家陷錢不夠用危機
‧「早餐香蕉減肥法」沒效?減重教練揭2正確吃法: 瘦了10公斤
‧你可能一直用錯了!「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