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大笑、打噴嚏、跑步時,下面就滴滴答答漏尿,是許多婦女「不能說的祕密」。據統計,國內每2名45歲以上婦女就有1人有過尿失禁症狀,婦女間流傳錯誤迷思,甚至覺得少喝一點水,可減輕尿失禁。這樣的誤解讓專家搖頭,解釋喝水時應「少量多次」,建議每小時喝半杯馬克杯的水,每天喝水總量最好要達到1500至2000cc。
女性因先天尿道短,若加上多次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隨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就會出現尿失禁、頻尿症狀。尿失禁雖只是一種症狀,但同時也涉及社交問題,國健署於「保健闢謠」專區「我有尿失禁,所以水要喝少一點會比較好?」文中,破解尿失禁迷思,幫助婦女擺脫尿失禁的困擾。
國健署強調,擺脫尿失禁應建立適當的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喝水時應該「少量多次」,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約為半杯馬克杯容量,4小時內不要超過600cc,每天喝水總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夜間喝水不宜過量。
憋尿是造成尿失禁的主因,建議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每2小時就上一次廁所,即使沒有尿意也要去上,一天最好能排尿8至10次。此外,也可以透過多做凱格爾運動學會收縮肛門、陰道、尿道旁的肌肉,練習提肛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
國健署進一步介紹,凱格爾運動練習方法簡單,初期可平躺用力收縮骨盆底肌肉並維持10秒,休息約5至7秒後再做,連續做3至5次,慢慢增加到20至30秒,熟悉骨盆底肌肉收縮技巧後,改以坐姿或站姿來進行。可在排尿順暢時,故意中斷尿流2至3秒,再把尿液全解乾淨,就代表學會收縮部分骨盆底肌肉。
生活規律與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不可少,採行均衡飲食,維持正常的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有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國健署提醒,如果症狀並未改善,也應該適時尋求泌尿專科醫師協助,評估以藥物、荷爾蒙或是外科手術治療,別因害羞就錯過療程。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