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林鴻基/新北市鴻林中醫診所院長】
牛頓曾經這麼說:「宇宙的真理就宛如大海般遼闊,我只不過像是一個在海邊遊玩的孩子,偶爾撿到一顆珍貴的石頭或美麗的貝殼而已。」醫學也是這樣,目前醫療處置,看來有時神奇有效,相對於廣闊的真理海洋,也只是在海邊撿拾光滑石頭或美麗貝殼的小孩罷了。
外陰陰道炎是婦產科最常見的門診小病,婦產科醫師都非常熟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陰道滴蟲陰道炎」、「嗜血桿菌陰道炎」等等,包括它們分泌物的外觀、氣味、顏色,治療單發或混合型陰道炎各有其選擇用藥。
中醫把黃色或黃綠色的白帶稱作「肝膽濕熱下注」症,常見「婦女帶下黃臭,陰腫、陰癢」。中醫所謂的濕熱,類似西醫所謂的發炎感染,西醫用抑菌殺菌的藥,中醫也有一類「清熱藥」可使用,它們的性味多是苦寒,類似但又不完全像抗生素。
常用方如龍膽瀉肝湯,方中有龍膽草、黃芩、梔子可以清熱瀉火,針對陰癢、陰腫可用蛇床子、黃柏、百部、分泌物偏白可用椿根白皮,偏黃可用白雞冠花等。又因「肝經絡陰器」,生殖器官多半和肝經有關,所以也常使用清肝熱的加味逍遙散,這部分算是保養及調整寒熱。
有一種白帶,西醫常使不上力,如白帶色白,清稀無臭味,量又多時。當我還是執業婦產科醫師的時候,常常被這種白帶弄得焦頭爛額,顯微鏡下,加入生理食鹽水的陰道細胞塗片已看不到發炎或異常細胞,可是病人每次回診時,還是重覆這句話,「我還是很不舒服。」後來病人沒再來門診,我不敢天真地以為她們痊癒了,我相信她們可能是失望地摒棄我而掉頭離開。
明朝學者傅青主,也是鼎鼎有名的「生化湯」的作者。他所著醫書遺稿《傅青主女科》一書中,有個赫赫有名的方叫完帶湯,這就是治療上述的「脾虛肝鬱、濕濁帶下症」的方劑,因為脾虛又有濕濁,所以用一些補脾、疏肝、化濕止帶的藥,如白朮、蒼朮、山藥、柴胡、白芍、車前子等。又因為脾虛,所以會有肢體倦怠、大便溏薄稀軟的情形。只要辨證論治正確、對症下藥,病人那種稀稀水水、量多無臭的白帶,很快地就不見了。
醫學應該是和民眾站在一起,不是高高地立在廟堂之上,病人一直以他們的身體、生命在教導醫師,所以醫師們要感恩、要「以人為本,以病為師」。
(作者為中、西醫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