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
間質性膀胱炎是許多婦女共同的困擾,至今無有效的治癒方法,不過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醫師莊燿吉與美國匹茲堡大學Chancellor教授近年聯手研究,發現將微脂體灌入膀胱,約五成可緩解症狀。
若將肉毒桿菌素載入微脂體再灌入膀胱,更可減少膀胱過動症,這項成果今年5月將在美國泌尿科年會發表。
莊燿吉指出,間質性膀胱炎會有頻尿、尿急等症狀,男女罹患的比率是1:9,通常不到30分鐘,就得跑廁所,造成生活極大困擾。
他說,間質性膀胱炎成因,其一是膀胱內的上皮細胞通透性變差,尿中的溶脂物質一刺激膀胱,就想跑廁所;其次是神經性發炎或免疫系統出狀況。長期飲食不當或生活壓力都可能造成。
民國89年起莊燿吉陸續進行動物試驗,發現將微脂體灌入老鼠膀胱內,可修補膀胱破損,減少膀胱疼痛、急尿感及頻尿次數,92年他與Chancellor教授在泌尿學雜誌,共同發表這項動物研究成果。
之後再作療效評估,發現每周在實驗鼠灌注4次微脂體,約5成可緩解症狀且無副作用,相關成果去年已在美國泌尿科學會雜誌發表,每周灌注兩次的療效,預計今年5月在美國泌尿科年會發表。
研究團隊把肉毒桿菌素載入微脂體再灌入膀胱,可成功減少實驗鼠膀胱過動症的誘發。
「過去在膀胱注射肉毒桿菌素,需麻醉且注射二、三十針,應用微脂體包覆方式則不必再施針」,他說,相關研究很快就能做人體實驗,且已獲得衛生署生技研究計畫的獎助。
【2010/03/0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