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來腋下就流血 子宮內膜異位竟跑到這裡去
每一次月經來潮都痛到沒辦法工作,或是經血總是滴滴答答,醫師提醒當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找上門,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一大原因之一,呼籲女性平時要有記錄經期的習慣,提早發現才能提早解決,擺脫不孕的陰霾。
馬偕婦產部主治醫師劉蕙瑄表示,曾收治過一名女性,每一次經期來潮腋下就會流血,起初以為是皮膚相關的癌症,赴皮膚科就診後,切片化驗的結果竟是「子宮內膜異位」。她說,子宮內膜異位是最像癌症的良性疾病,可以透過血液將子宮內膜的細胞傳遞到全身各處,包含肺部、鼻子等。
不過,子宮內膜異位最常見的仍在骨盆腔中,像是跑到卵巢裡就被稱為「巧克力囊腫」,經血像是巧克力一樣沈積在卵巢中,阻礙卵巢正常排卵,也會影響受孕,另外就是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跑到肌肉層中,漸漸地可能會吃到膀胱或是其他組織,也因為子宮肌腺症會影響子宮內部的空間,也會影響到受精卵著床。
台灣的不孕症夫妻愈來愈多,根據統計,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夫妻不孕,劉蕙瑄說,除了男性有精蟲品質不佳的原因,女性不孕症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這兩種疾病輕微者都可以透過藥物做一改善,但是嚴重者,恐怕就得進行手術。
手術最怕出現沾黏的問題,目前的手術方式多會進行微創手術,已經鮮少會做開腹手術,劉蕙瑄說,開腹手術後傷口大,沾黏問題多,若是想要懷孕的婦女,動開腹手術也可能會影響受孕。不過,若是子宮肌腺症仍建議動開腹手術,主要是子宮肌腺症最擔心復發,一定要一次清除乾淨,而開腹手術才有辦法徹底清除,至於其他則建議動微創手術。
劉蕙瑄說,女性一定要體貼自己,現在手機都非常方便,可以下載記錄經期的App,每個月記錄自己經期的狀況,不用花太多的時間,至少知道自己的經期是多少天循環一次,只要出現異常的反應,如經痛、經血不規則都建議立即就醫。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骨盆底復健 婦人漏尿大改善
醫病天地/子宮內膜異位 32歲女經痛、流鼻血
她長期腹痛 竟因子宮避孕器放15年致卵巢輸卵管膿瘍
月經不規則是更年期?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 小心6情況都會讓更年期提早發生
懷有身孕能否做重量訓練?醫師:多動致流產觀念已過時
「做人」半年沒懷孕 盡早確認子宮狀態
56歲婦人肚大如懷雙胞胎 醫手術取出超大子宮肌瘤
有肌瘤需要中止懷孕嗎? 婦產科醫師解密關於子宮肌瘤的5大迷思
巧克力囊腫復發導致卵巢壞死 女子憾影響一半受孕機率
熟女抓住青春尾巴 陰道雷射治療搶救幸福、改善漏尿
陰部搔癢 萎縮性硬化性苔癬作怪
醫病天地/頻尿、腰痠 小心骨盆鬆弛
怎麼知道自己是停經了?營養師教你該如何判斷及保養
月經來吃什麼?營養師告訴你最適合月經期階段的食物
女性更年期後腹部愈來愈胖? 5個肚子變胖的後遺症要小心
更年期越晚來越好?《阿茲海默》期刊:失智風險越高
只能靠零食擺脫經前症候群不適?營養師教你根本之道
不穿內褲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婦科教授曝一個恐怖風險
她新婚不久發現「卵巢畸胎瘤」恐不孕 醫師這樣說
長期便祕小心引子宮肌瘤上身! 身體常出現這些狀況都潛藏危機
中秋「炒飯」太猛!激情後腹痛就醫:女卵巢囊腫破裂
中秋月圓夜太激情! 女卵巢破裂 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連假出遊別憋尿 護理師提醒小心妹妹悶癢
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症 成大教授蔡少正國際獲獎
看婦科該找男醫師還女醫師 網友一面倒曝:他最細心
不可忽視的生活醫學!女醫說免治馬桶用對 尿道炎byebye
同卵雙胞胎驚見「無心怪胎」 長庚射頻燒灼術助減胎
更年期後出血是回春還是癌症?婦醫:多為子宮病變,3族群高風險
健康保衛站/更年期不適 多腎、肝、脾失調
健康醫點靈/婦女不自主漏尿 雷射治療改善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