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婦科

經前症候群好難受 壞習慣先改掉

月經示意圖。圖/Ingimage
月經示意圖。圖/Ingimage

月經報到前,經前症候群讓妳很難受嗎?想避免經前症候群,醫師建議應少吃太油、太甜、太鹹、生冷的食物,維持充足睡眠及運動習慣,觀察並記錄經期及情緒狀態,未改善應就醫。

董氏基金會今天指出,根據統計,有3%至8%停經前的女性患有嚴重「經前症候群」,也就是「經前不悅症」,甚至有約15%患者曾企圖自殺。

台灣婦產科身心醫學會常務理事蕭美君表示,「經前症候群」是一種身心症,通常從經前1週持續到月經來潮的2、3天後才結束,症狀包括乳房脹痛、頭頸背痛、食慾增加、情緒低落、緊張易怒、失眠等症狀,嚴重恐影響工作、社交等日常生活,一旦嚴重就成了「經前不悅症」。

蕭美君說,經前症候群有6大危險族群,包括年齡介於25至35歲且經期不規則者、飲食不均衡、經常處於壓力情境、缺乏運動、曾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曾罹患憂鬱症者都得特別當心,而且曾有此問題的民眾,未來產後憂鬱、更年期障礙及各種身心情緒疾病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如何避免經前症候群?她指出,平時應少吃高油、過甜、過鹹及生冷的食物,維持規律且足夠的睡眠,養成定期運動習慣,每日觀察、記錄經期及情緒狀態,了解自己經前的症狀及型態,如果不適症狀遲遲未改善,應尋求專業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進行評估,接受治療,避免因拖延病情導致憂鬱症發生。

今天是母親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不少媽媽在生活中可能同時面臨人際、家務或職場等壓力,婆媳、孩子帶來的壓力,讓媽媽們如同三明治,常被壓得喘不過氣。

葉雅馨指出,媽媽們如果有「經前不悅症」,面對加重的壓力,可能出現無法溝通、焦躁、怒斥、哭泣等行為,呼籲家人如發現這種狀況,應主動協助分擔家務,減輕媽媽負擔。

此外,媽媽們也應養成檢視自身情緒的習慣,降低追求完美的標準,當自覺身心不舒服時,別強迫自己打理所有家務,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今天沒洗衣服、洗碗,真的那麼嚴重嗎?」或是當生理期即將來潮時先提醒家人,讓家人有心理準備,主動協助分擔家務。

經前症候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