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為中風好發季節,「厝邊健康最愛問」推出預防中風的單元,特別邀請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的醫師,來解答社區鄰里長輩最常見的疑問。腦中風三部曲,從第一部,中風高風險族群若輕忽「小中風」(暫時性腦缺血)的症狀,恐演變為第二部「急性中風」;曾中風過的病友如果沒有規律回診、按時服藥,改善生活作息與飲食,等同於暴露在第三部「二次中風」的危險之中。
次級預防策略 遠離二次中風威脅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醫務部主任鄭世榮說明,高危險族群應配合醫囑採取「初級預防」行動,發現小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切勿輕忽,防止急性中風突然來襲;中風過的病友,應主動升級至「次級預防」策略,了解自己中風的原因(例如:若為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則應定期回診使用抗凝血劑治療),從藥物、運動和飲食等多方面控制危險因子,避免再次中風。
鄭世榮表示,淡水馬偕因為地域囊括狹長北海岸,在地偏鄉居民若有就醫需求或發生緊急狀況時,相較都市民眾有許多不便利的地方。淡馬社區醫學中心除了深入在地社區預防衛教、篩檢外,近年更轉型為「雲端」健康服務站,將服務站篩檢的數值回傳院內雲端,一旦偵測出中風高風險民眾,立即啟動轉診機制並且後續追蹤,建立多元的醫療網絡。
小中風來去都快 嚴重腦中風前兆
鄭世榮表示,因淡馬地區居民平均年齡偏高,對中風的症狀的警覺性不夠,其中最容易被輕忽的,就是症狀會在數分鐘或24小時內消失的「小中風」。鄭世榮說明,小中風又稱為「暫時性腦缺血」,其醫學上的定義是指腦部突然缺血不足,因症狀較輕微且時間短暫,有些民眾恢復了還不知道身體已經出了問題。
小中風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身體狀況恢復,但不代表危險因子消失。鄭世榮表示,小中風是嚴重腦中風的前兆,若沒有持續追蹤治療,很容易引發導致永久傷殘的中風。鄭世榮表示,預防中風的「初級預防策略」從飲食、生活習慣下手,也要注意其他共病配合醫囑治療服藥,並銜接社區健康管理模式增進自我照護,控制三高和慢性病遠離中風危機。
根據統計 ,腦中風復發機率高,5年內約有近3成的人會再度中風,且後遺症較第一次更嚴重,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當有嘴歪眼斜、肢體麻木無力、說話不清楚甚至失語等症狀出現時,就要提高警覺,即使是症狀輕微的小中風,也不能小看威脅性。
鄭世榮解說,曾中風過的病人,更重要是預防二次中風的「次級預防策略」,應該要積極追蹤中風的危險因子(三高數值、心房顫動等)、定期回診神經內科,若經檢查確診為心房顫動的患者,醫師通常會採取預防策略,讓風友定期服用抗凝血藥物,避免二次中風發生。
鄭世榮特別提醒,有些病人痊癒後,輕忽二次中風的嚴重性,貿然停藥或減藥,結果突然再度中風,失能狀況往往比第一次嚴重!他也呼籲,藥物是穩定控制病情的重要因素,民眾應建立正確用藥觀念,事先諮詢醫師評估討論,自行停藥可能會造成全身重要器官損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