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腦瘤單側無力頻出車禍 男子術後復健返崗位
賴姓攝影記者去年底發現左邊肢體無力,常扛不動攝影機,甚至一連好幾個月發生多次車禍,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經手術成功切除腫瘤並復健,已重返工作崗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許永信今天表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為惡性腦瘤中,最常見也最惡性的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確診,多數病人平均不到1.5年壽命,若選擇放棄治療,恐怕僅剩3個月餘命。
賴姓患者表示,去年底出現左邊肢體無力,導致工作時經常扛不動攝影機,更一連好幾個月發生多次車禍,原本以為視力出問題,但因肢體無力情形愈來愈嚴重,於是到醫院檢查。
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腦瘤作祟,賴姓患者術前曾聽聞即便切除腫瘤,仍有很大的機率終身癱瘓,想到孩子們尚未成年,十分擔心術後影響家計,讓一家人陷入苦惱。
經接受手術,成功切除腫瘤,術後積極復健,順利於1個月出院,返家後賴姓患者堅持每天步行4公里,3個月後不但重返工作崗位,生活自理更不假他人之手,驚人恢復速度令同事和家人都十分開心。
許永信說明,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的表現症狀,與腫瘤生長位置和造成腦部水腫的程度有關,最常見的三大症狀為漸進式神經學缺損、頭痛和癲癇,其中漸進式神經學缺損以肢體無力最常見,可能出現視力缺損、運動或感覺異常、步態不穩、記憶力缺損等症狀。
許永信提醒,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為基因突變。民眾可透過均衡飲食,培養運動習慣,以及良好生活作息,以提升免疫力。若出現劇烈頭痛、半身無力、說話含糊不清、記憶力明顯衰退、步態不穩、性格大變、視力模糊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35歲中風,跡象就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
健保完整給付巴金森氏症腦部刺激術醫材 每年300人受惠
她快篩一條線卻「嗅覺異常」 檢查竟是癲癇發作
失眠導致頭痛,還是頭痛導致失眠?醫師詳解失眠引起頭痛的原因
醫病天地/臉怪怪的就醫 科技業老闆保命
肉毒桿菌素不僅能瘦臉除皺 婦人靠它擺脫15年偏頭痛
74歲嬤突下肢癱瘓以為是中風 竟是頸椎血塊壓迫造成
8危險因子符合3項,即是再次中風高危險群!2跡象提早辨別
偏頭痛還是腦出血分不清 醫授4招自我察覺保命
對抗大腦認知退化 神經科學家推薦真正有益的健腦活動
運動對大腦健康很重要!神經科學家揭最適合增進認知功能的運動
腳癢未必是香港腳!不寧腿腳癢怎麼辦?醫教4招助改善
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應慢半拍是腦霧嗎?出現4症狀要當心,透過5件事可幫助清除腦霧
26歲男嘴歪眼斜以為中風 醫師診斷:帶狀疱疹引起
日子平淡無奇小心會傷腦!專家列「6方式」保持大腦健康
老婦轉頭向左常昏倒 原來是「弓箭手症候群」作祟
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的?所謂真實的記憶存在嗎?
為手術爭取更多時間的腦部冷卻技術 其實源自於嘗試大腦移植的外科醫師之手
多數人說謊時會感到不舒服?和你的自主神經系統有關
記憶從海馬迴轉換到前額葉皮質要3年!我們是如何形成記憶,記憶產生後又儲存到哪裡?
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 專家教怎麼吃怎麼動讓腦袋更犀利
缺乏易致憂鬱症和成癮症 名醫教你透過天然方式提高體內多巴胺
促進血管新生讓大腦更健康 名醫:只要做到2件事
過年打麻將、買大樂透 賭癮患者治療恐破功
睡得好就能減少慢性發炎風險 醫揭為何睡眠對大腦健康如此重要
讓神經細胞新生和連結才有健康大腦!名醫:3因素是關鍵
在深沉睡眠中或麻醉狀態下是失去意識了?實情跟你想像不一樣
有害物質40歲就開始累積 台大醫教777保健法延緩腦齡退化防失智
「我們這些必死之人需索一個奇蹟」 神經科學家揭為什麼意識很重要
缺血性、出血性…腦中風症狀與危險性比較!劇烈頭痛恐是最嚴重的腦動脈瘤破裂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排第二 北榮最新研究曝預防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