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開腦!腦下垂體病灶3D立體微創腦部內視鏡手術傷口小
高雄市一名50歲婦人月經失調數月,以為是更年期到了,視力也變得模糊。醫師警覺此現象可能源於腦下垂體長腫瘤,影響了內分泌且壓迫視神經,轉至腦神經外科,果然揪出腦下垂體有顆病灶。病患大驚:這下不就得「開腦」了嗎?大同醫院後來利用3D立體內視鏡,針對腦下垂體腫瘤經鼻孔內視鏡手術,不需大範圍黏膜剝離,組織切口只有1平方公分大小,且併發症減少,術後3到4天就出院。
大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裕峰表示,腦下垂體位於大腦底部中央叫做「蝶鞍」的位置,為直徑不到1公分、重約0.5克的小腺體,卻是人體控制荷爾蒙的樞紐。腦下垂體腫瘤是指發生不正常的生長,根據腫瘤是否會分泌荷爾蒙,大略分為「功能性腫瘤」及「非功能性腫瘤」,可能造成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的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或泌乳激素分泌過多的女性無月經、月經不規則等,促腎上腺激素過多會讓臉部、頸肩和腹部異常肥胖,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則會造成情緒容易緊張、睡不著、心悸及手部震顫。
蘇裕峰現場以青椒剖面來示範儀器效果。他表示,近年來由於腦內視鏡設備、高解析手術顯微鏡進步,以及相關手術生物技術產品的研發,腦下垂體腫瘤手術,更進一步朝3D立體微創腦部內視鏡手術方向前進。3D內視鏡擁有雙鏡頭,搭配3D立體眼鏡,可以提供醫師極具立體感的3D視覺,再搭配高解析度影像系統可輸出1080FHD或4K解析度的畫面,相比2D內視鏡更加清晰許多。
大同醫院引進高解析手術顯微鏡的精密儀器,提供手術醫師很好的視覺品質,就像是神經外科醫師的「第三隻眼」,給予腦部細緻顯微部位視覺放大及光線增加,使醫師能將手術更為精細化。透過光學的不同倍率放大,可精確找到相關解剖位置,提升手術安全性。當需做精密血管及神經的修補時,手術顯微鏡更可提供手術部位的放大與深部光線投射。
大同醫院院長陳彥旭表示,微創手術時代3D內視鏡已普遍使用在各外科手術上,手術的精細度已非靠肉眼方式可以比擬,讓患者手術傷口縮小,更可精準確定病灶位置,減少神經與血管等組織傷害,有助於降低各類手術的風險。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長坐引起腰椎神經壓迫 微創脊椎手術還貨車司機春天
肌張力不全無法走路 腦部刺激術恢復行動力
無來由耳鳴、胸悶、胸痛?當心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服降血壓藥止血壓上升?一種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醫病天地/腿痠麻難眠 不寧腿症候群作祟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臉部疼痛原因多 頭痛、眼痛都可能
懷孕不再怕偏頭痛 大枕骨神經注射可改善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喝很少不代表就不會醉,「微醺酒駕」最危險! 反應變慢0.1秒就與死神擦身而過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 醫師曝「4危險誘因」
血壓飆高立刻吞降血壓藥?搶救腦中風 別誤信3大迷思
手麻、腳麻…是身體哪裡有問題?先找出病因!這種情況恐無法完全回復
醫師研究證實空汙與氣象易誘發癲癇 1、2月影響最明顯
天冷腳抽筋痛爆!除了伸展運動,常吃3種食物改善
爸媽性格大變 張小燕拍攝《愛記》提醒留心失智前兆
偏頭痛需要做腦波檢查嗎? 醫: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樣!
腦中風會遺傳! 北榮找到國人致病突變基因
手抖是疾病的警訊?醫:通常無傷大雅,4大情況盡早就醫
醫病天地/冬陰雨日照少 失智嬤夜難眠
老年人社交活動頻繁可減緩大腦灰質退化 研究刊登於《老年醫學雜誌》
「呼吸方式」錯了,難怪自律神經失調!「這3種」醫師也推薦的呼吸法,一次改善你的失眠、肌力和循環
30年來他靠小樹枝「戳鼻孔」才能打噴嚏...原因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阿茲海默症惡化幫凶 中研院揪出關鍵蛋白質
有助突破治療 中研院研究首發現阿茲海默症惡化兇手
全身無力以為感冒 20歲女腦中風
醫病天地/走不穩、口難言 小心急性腦中風
下肢麻木不一定是腰椎退化 小心脊椎腫瘤找上你
驚!全身無力以為小感冒 20餘歲女竟腦中風
AI可偵測 步距小於0.6公尺 恐有失智風險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