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無法預防?年過45,你應該做這種檢查
如果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那怎麼可能解決呢?因此,無論你是想預防認知衰退,或是想讓它好轉,都需要先徹底了解自己目前的處境:換句話說,面對發炎、未達標準的荷爾蒙與大腦營養素、有毒物質等三種威脅的時候,你必須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確定之後,才能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以便增強認知的功能。近年來已有很多血液檢測可以告訴你這些訊息,甚至不必由醫師開立處方簽便可進行(更多資訊請見附錄A)。
對於已經出現記憶喪失等認知症狀的人,僅憑著10到25個異常的檢驗數據,其實並非最佳的大腦功能檢測。而已有認知衰退風險、卻尚未出現症狀的人,一般會出現3到5個未達標準值。
在阿茲海默症的晚期,由於腦部的神經元和突觸已經大量流失,即便去除造成流失的因子,也不見得能夠讓認知衰退的現象好轉(雖然我們最近也遇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測驗僅得到最低1分、已進入阿茲海默症晚期的病患,竟然也有了好轉,但這是特例)。病患到了阿茲海默症晚期,認知能力往往已如脫韁野馬,早就逃出神經元而難追回了。幸運的是,不管是在病徵尚未顯現的期間(這段時間為期大約10年),還是在主觀認知障礙的期間(也是持續大約10年),或是在輕度認知障礙的期間(為期大概幾年),甚至是到了阿茲海默症的中期,我們都有相當大的機會能夠預防、逆轉這個疾病。越早辨明神經突觸流失及認知功能下降的原因,然後加以改正,就越有機會預防阿茲海默症全面來襲。就算是已進入中度認知障礙,預期進步的幅度也越好。
接下來在我們詳細討論每一個需要評估的因子之前,我想先比較一下「我給病人的建議」及「一般來說已有認知退化的病人,會獲得什麼樣的評估」。以下我引用一位任職於一流阿茲海默症治療與研究機構的知名神經專家所寫的診斷筆記:「對患者腦部及血液進行MRI檢查,取得全血細胞計數(CBC)、綜合代謝檢查、甲狀腺檢查及維生素B12的含量。我請病患與他太太多加留意病人在管理金錢、藥物與搭乘交通工具上的障礙。我開了劑量5毫克的愛憶欣給病患,一天服用一次。」
但這位名醫的「黃金定律」,其實並未考量到下列的因素:
• 基因: 針對病人的ApoE基因狀況或其他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都沒有任何的資訊。
• 發炎:這個會引發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並沒有出現• 基因: 針對病人的ApoE基因狀況或其他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都沒有任何的資訊。
在這次檢測中。
• 感染:儘管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有好幾種菌類感染可能會促進阿茲海默症形成,例如:單純泡疹1型(Herpes simplex-1)、伯疏氏螺旋體(萊姆病)、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一種口腔細菌)以及其他幾種菌類,但該名專家並未針對上述幾種感染進行檢測。
• 同半胱胺酸:並未測量。同半胱胺酸這種胺基酸可能與大腦萎縮及阿茲海默症有關連。
• 空腹胰島素濃度:在阿茲海默症裡,胰島素抗性是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記,但是在這次檢驗中並未被註記。
• 荷爾蒙狀況:對於腦部功能有負面影響的荷爾蒙濃度並沒有被評估;雖然評估了甲狀腺功能,但是並未對其進行關鍵的甲狀腺檢測。
• 毒素接觸:並未對病患進行汞或黴菌毒素的檢測。
• 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在阿茲海默症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先天免疫系統─在演化上它是免疫系統比較古老的部分,也是在遭受感染時,第一個做出反應的部分。雖然先天免疫系統在阿茲海默症扮演特別重要的角色,但它也並未經過評估。
• 微生物菌叢:主要分布在腸道、口腔、鼻腔、鼻竇的細菌和微生物,通稱為「微生物菌叢」。在此檢測中從未提及。
• 血腦屏障:雖然在阿茲海默症中很少見到血腦屏障,不過在這次的檢測中並未被評估或提及。
• 身體質量指數(BMI):普遍被認為是造成腦部健康風險的因子之一,同時也是阿茲海默症的影響因素之一,卻沒有在這則紀錄裡出現(該病人BMI值為33,其實已經過重)。
• 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另外一個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因子,但從未在這則記錄中被提及。
• 體積測定(volumetrics):雖然這次檢測,使用MRI造影以便排除腦部構造異常的可能性,可是並未納入一個極為關鍵的檢測,亦即腦部各區域容量的檢測。在做MRI造影的時候,可以加進這個簡單卻很重要的檢測項目。因為如果能夠知道腦部哪個區域正在萎縮,就有助於確認阿茲海默症是否出現、哪個亞型最可能出現,以及及病情是在好轉或轉壞。舉例來說,阿茲海默症第三亞型(毒性)患者身上比較常見全面性的腦萎縮,而阿茲海默症第一、二亞型患者則常見海馬迴的萎縮。
作者: 戴爾‧布萊迪森
譯者: 李自軒, 郭邁偉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9/27
對於認知能力衰退的評估與治療,目前的醫療環境真是令人憂心,以下是我的觀點:
• 許多患者並未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因為通常他們會被告知自己的情況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患者們擔心自己的駕駛執照被吊銷,或者無法承受阿茲海默症所帶來的恥辱,也會害怕這樣的疾病將使得自己無法購買長期照護的保險。
• 基層的醫療人員往往不會幫病患轉診到專門處理認知能力的醫療院所,因為根據基層醫療人員的所學,阿茲海默症是沒有辦法痊癒的。因此,病患往往在未經詳盡診斷的狀況下便開始服用愛憶欣。
• 通常專科醫生的處理方式就是要求病人進行好幾個小時的神經心理學測驗(往往導致病患龐大的心理壓力),甚至使用昂貴的核磁造影、不斷的腰椎穿刺來檢查,但提供的療程卻非常劣質,而且療效也不好。
我認為醫學界其實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我們的目標是使阿茲海默症、輕度認知障礙、主觀認知障礙等認知衰退的病症好轉,那麼我們醫學界必須要做的更好。在本章中,我將帶領讀者們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代謝檢測,找出造成認知衰退的各種因素,無論是主觀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或不同階段的阿茲海默症。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天地/腿痠麻難眠 不寧腿症候群作祟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臉部疼痛原因多 頭痛、眼痛都可能
懷孕不再怕偏頭痛 大枕骨神經注射可改善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喝很少不代表就不會醉,「微醺酒駕」最危險! 反應變慢0.1秒就與死神擦身而過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 醫師曝「4危險誘因」
血壓飆高立刻吞降血壓藥?搶救腦中風 別誤信3大迷思
手麻、腳麻…是身體哪裡有問題?先找出病因!這種情況恐無法完全回復
醫師研究證實空汙與氣象易誘發癲癇 1、2月影響最明顯
天冷腳抽筋痛爆!除了伸展運動,常吃3種食物改善
爸媽性格大變 張小燕拍攝《愛記》提醒留心失智前兆
偏頭痛需要做腦波檢查嗎? 醫: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樣!
腦中風會遺傳! 北榮找到國人致病突變基因
若遇到家人有失智症者妄想 該怎處理? 別急著先用藥!
手抖是疾病的警訊?醫:通常無傷大雅,4大情況盡早就醫
醫病天地/冬陰雨日照少 失智嬤夜難眠
老年人社交活動頻繁可減緩大腦灰質退化 研究刊登於《老年醫學雜誌》
「呼吸方式」錯了,難怪自律神經失調!「這3種」醫師也推薦的呼吸法,一次改善你的失眠、肌力和循環
30年來他靠小樹枝「戳鼻孔」才能打噴嚏...原因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阿茲海默症惡化幫凶 中研院揪出關鍵蛋白質
有助突破治療 中研院研究首發現阿茲海默症惡化兇手
全身無力以為感冒 20歲女腦中風
醫病天地/走不穩、口難言 小心急性腦中風
下肢麻木不一定是腰椎退化 小心脊椎腫瘤找上你
驚!全身無力以為小感冒 20餘歲女竟腦中風
AI可偵測 步距小於0.6公尺 恐有失智風險
每秒步伐小於60公分恐失智 AI找出24處異常提早揪失智
車禍瀕死男大生10天內三次手術摘血塊 現在復原能遛狗
手腳常電麻、刺痛? 小心是神經病變!6情況有截肢風險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常滑手機會讓記憶力衰退? 專家曝「驚人真相」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倒插睫毛找醫美「割雙眼皮」? 醫籲術前搞清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