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擊頭痛有解!榮陽頭痛團隊陳世彬副教授、周坤賢副研究員及王署君主任利用新磁振造影影像技術,找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簡稱RCVS)的病因之一,以及開發新的檢測方法,是世界第一個與RCVS相關的實證研究。該論文刊載於國際著名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神經學》(JAMA Neurology)。
96%的人畢生會有一次以上的頭痛經驗,而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簡稱RCVS)是最嚴重也最危險的頭痛疾病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如爆炸般的劇烈頭痛(又稱「雷擊頭痛」)合併血管收縮。
雷擊頭痛好發於日常生活中的特定行為,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2002年至今收集的400多個病例,雷擊頭痛病患以40至50歲的女性為主,占八至九成,最常發病於洗澡時;男性病患占二成,好發年齡為30至40歲,最常發病於性行為高潮時。
雷擊頭痛的症狀為一瞬間爆炸般的劇烈頭痛,讓病患嚴重失能、反覆急診,甚至害怕從事這些日常生活活動,影響生活甚巨。病患也有相當高的機會產生缺血性中風、腦出血或腦水腫等併發症,造成病患及醫療體系的負擔。
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組成的榮陽頭痛團隊,在科技部腦科學專題研究計畫補助下,利用新的磁振造影序列,加上自行開發的新影像分析技術,證實RCVS病患的腦部白點體積,在疾病發作期遠高於正常人10倍以上,在疾病急性期,其體積與血管收縮嚴重程度相關,可作為疾病嚴重程度的腦指標。
榮陽團隊長期追蹤下,也發現這些白質病變在血管收縮恢復正常時會部分消失,提供臨床醫師及病患重要的參考資訊。此外,榮陽團隊利用血流動力學分析,推論此白質病變與腦部缺血及自律神經功能異常所造成的過強腦血流脈衝有明顯相關的生理機轉,對以後開發疾病專一性的治療有幫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