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四十三歲的余先生從大學時期開始經常有右側太陽穴及右後頸處偏頭痛,甚至半夜痛醒而失眠,廿年來服用止痛藥的劑量愈來愈重,曾嘗試按摩、中醫都未見改善,還影響工作、留職停薪半年。
收治這名病患的新光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陳柵君表示,余先生的偏頭痛是因右側三叉神經分支觀顳神經等處的筋膜及肌肉壓迫所致,對方接受內視鏡前額拉皮進行神經血管減壓手術,目前已正常上班。
不過,這種拉皮手術在台灣案例很少,並非所有偏頭痛都適合手術治療,她曾收治八名患者,以余先生恢復情況最好,其他病患術後雖還需服用止痛藥,但劑量能大幅減少。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表示,國內偏頭痛人數推估約有一百五十萬人,用手術治療頭痛在台灣並非主流,目前仍以止痛藥或預防用藥為主,若偏頭痛頻率一周內逾四天,可考慮使用偏頭痛預防藥物,透過安定大腦頭痛活性,減少偏頭痛發生機會,有效緩減大部分偏頭痛症狀,且這些藥皆有健保給付。
陳柵君說,近五年美國很流行神經減壓手術,約二至三成的偏頭痛病患透過此手術,有效緩解偏頭痛;但這項手術的發現是個意外,十多年前整形外科醫師做拉皮手術時,不小心拉斷部分神經,沒想到病患的頭痛問題竟不藥而癒,開啟整形拉皮治療偏頭痛先例。
陳柵君指出,藥物可解決七成頭痛,但有二至三成是藥物無法解決的頑固型偏頭痛,可能與荷爾蒙不足、高血壓等因素造成,或特定部位的神經血管被壓迫所致,後者可考慮神經減壓手術,但目前健保未給付,手術費用約三至五萬元。
【2014/07/2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