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歲男性為一家四口主要經濟來源,卻因為急性腦中風延誤就醫錯過搶救黃金時間,術後竟半身不隨,中斷全家經濟來源外,每個月更為家庭增加3至5萬元以上照護費用,拖垮全家經濟。腦中風近年來位居台灣十大死因前三名,醫師呼籲,民眾發病後3小時內及早接受治療,可望提高復原機率。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為增進民眾對腦中風認識,今日上午舉辦腦中風座談會,包括神經內科吳秀娟醫師、鄭之光醫師以及神經外科陳敬昌醫師,出席分享急性腦中風競賣溶血劑治療、急性腦中風介入性治療等新知。
腦中風大致可分為缺血性、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主要有血栓性與栓塞性,血栓性為腦血管壁因粥狀樣變化使血管腔愈來愈小,嚴重至完全阻塞;栓塞性為血管中突然出現一團血栓,隨血流卡在口徑較小的血管,阻絕血液通過。腦組織缺乏血液流灌,恐會出現肢體無力、語言障礙、感覺麻木、吞嚥困難、智能障礙,嚴重會有失明、意識不清、昏迷等情況。
腦神經外科醫師陳敬昌表示,大腦大範圍腦梗塞通常是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阻塞所致,佔所有缺血性中風5%至20%,亦是高死亡率與重度殘障主要原因,若梗塞範圍站大腦分佈區三分之二以上,死亡率至少20%至25%,缺少側枝循環惡性中大腦梗塞動脈的病例,死亡率更高達80%。
近年來腦中風病患不侷限高齡長輩,有年輕化趨勢,陳敬昌指出,過去曾收治一名64歲男子,起初四肢無力不以為意,沒有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48小時後腦血管堵塞昏迷不省人事,最後不幸死亡。
由於腦中風為台灣第3大死因,也是65歲以上導致殘疾的最重要病因。台灣自2015年起,急性缺血腦中風已開始透過導管治療,以電腦斷層灌流造影,檢查被急性血栓堵塞腦血管的中風患者,再用導管移除腦血管內的血栓。
但當時健保並未給付,手術費動輒要20至30萬元,民眾手術意願低,加上執行缺血性中風緊急導管治療的醫師人力不足,腦中風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2018年11月起健保放寬靜脈血栓溶解劑給付限制,原本只給付18至80歲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現在80歲以上患者也同樣獲保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