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郭彥甫日前因為以行李箱為概念的畫作被選中即將登上羅浮宮展覽,引起關注。今他受邀出席一場「搶救腦中風」活動,他提到自己65歲的母親,今年6月突然輕微腦中風,他今天分享,媽媽長期有肥胖問題,雖都有叮囑媽媽要運動、要控制體重,但仍然中風,所幸及時送醫,目前病情控制穩定。
出席同場記者會的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也透露,身為家醫科醫師出身的他,未能及早發現母親有中風前兆,中風後的母親長達6、7年臥床不起。專家表示,中風後掌握黃金治療3小時,能大幅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約4成患者能免於終身癱瘓。
衛福部近10年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到第4名,去年共奪走1萬1755條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多於女性。腦中風不僅影響個人健康,造成的失能也增加個人與家庭負擔,而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0-80%。
臨床上發現,很多長輩察覺自己突然手腳無力或稍微臉歪時,第一反應都不是快點就醫,反而誤以為睡一下覺就會好;即便知道應就醫,大多也會想要等兒女陪同,送他們就醫,因而延誤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挽回的遺憾。
台灣神經學會理事長王署君表示,9成腦中風透過危險因子管理就能有效預防,當不幸中風時,應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與就醫,掌握黃金治療3小時,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將能大幅降低腦中風死亡與失能殘障風險,估計4成患者可以免於終身癱瘓。
王署君說,當腦中風發病超過3小時,患者就無法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延誤8小時後,連動脈血管取栓手術都無法進行。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陳龍提醒,為避免腦中風延遲就醫,長輩切記「臨微不亂」這口訣,當發現「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記得別「亂」快送醫,不論子女是否在身邊,先撥打119緊急送醫,並立刻記下症狀發作時間,方便醫院推算黃金治療3小時。
秋冬之際,氣候冷暖不定,正是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台灣神經學會秘書長林永煬指出,55歲以上民眾罹患腦中風機率,每10年以倍數增加,三高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更是一般民眾的兩倍,有家族病史則應更加小心。此外,9%腦中風與心律不整等心臟疾病有關,建議高齡者每年健康檢查應增加心率檢查項目,了解是否有心房纖維顫動問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