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只是拿憂鬱症當不想認真生活的藉口。」卅五歲的舞者Lidia,兩年前朋友因憂鬱症自殺,她深受打擊,連續一個月只想在家睡覺,連跳舞的力氣和興趣都沒了。就醫確診是憂鬱症,但家人不了解,僅以「有哪麼嚴重嗎」、「不要想那麼多」的話語回應,讓她病情雪上加霜。還好透過按時服藥、心理諮商及宗教信仰支持,她才逐漸走出人生「憂」谷。
熙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昨天傳來活潑歌聲。為鼓勵青少年適時紓壓,由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非非藝術團隊、厚德兒童合唱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等團體,昨舉行十六分鐘快閃唱跳活動,演出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明天會更好、真善美DoReMi等經典歌曲。
出席活動的Lidia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如何走出生命幽谷的心情點滴。她說,部分親友因不了解憂鬱症,不經意言論常會加重憂鬱情緒,她藉由宗教力量及醫療幫助而慢慢走出低潮,並創立心受創藝場,希望透過藝術關懷更多憂鬱症患者,她說:「比起憂鬱症前,現在的我更快樂。」
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表示,一項救國團公布的最新「全國青少年六大意向調查」顯示,青少年在高房價、高失業率、低起薪的壓力下,只想追求「工作穩定、家庭幸福、自由自在」的小確幸,他們內心所面對的困境,值得外界深思。
「為什麼我沒有能力救他?」六十二的肯愛協會志工麗雲,三年多前罹患乳癌,治療期間動過數次手術,相互扶持的先生因中風驟逝,種種打擊使她崩潰。她曾連續四個月不說話,一直看著窗外流淚,在無人的房間大吼大叫,也不太吃飯,只想任由身體自然死亡。
後來腫瘤科醫師鼓勵她正視憂鬱問題,否則癌細胞很容易復發。「不想拖累孩子,也不願讓天上的先生擔心」,這樣的一個轉念,她強迫自己走出憂鬱情緒,回到最喜歡的劇場表演,終於重新找回繼續活下去的力量。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陪伴憂鬱朋友須同理他們的感受,治療需要時間,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責怪病患易怒、無力等症狀表現。他說,鼓勵嘗試帶著患者一起走向戶外,讓他們覺得不孤單,避免過多的言語刺激,才能幫助病友回到生活常軌。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