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臍帶脫垂,女兒出生八天離世!爸爸陷入巨大悲傷,建置網站呼籲相同遭遇父母:承認需要幫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這麼晚回家是把家當旅館?吃這麼少要當神仙?諮商心理師:小心「台式關心」讓親子關係惡化

諮商師靳秀麗說,許多長者不知怎麼表達,容易在與子女或孫輩的關係中感受挫折。記者蘇健忠/攝影
諮商師靳秀麗說,許多長者不知怎麼表達,容易在與子女或孫輩的關係中感受挫折。記者蘇健忠/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你不是應該要早點起來嗎?」、「這麼晚回家是把家裡當旅館?」、「吃這麼少要當神仙嗎?」、「你不是應該要幫我做點事嗎?」許多人關心晚輩,說的話卻不中聽,用嘲諷、酸、貶低等語氣表達,小心「台式關心」讓關係更難連結,甚至破碎。

關心不會講 與晚輩關係受挫

教育部於十多年前將情感教育納入大學必修課程中,近年社會對「情感」意識抬頭,從察覺到理解並接納,試著在關係間畫出界線,避免情緒被勒索,保有自我。但過去台灣情感教育幾乎為「零」,諮商心理師靳秀麗說,許多長者「不知道該怎麼好好表達」,於是容易在與子女或孫輩的關係中,感受挫折。

許多剛從職場退休的長者,長期以來沒有與家人特別建立關係,退休後期待含飴弄孫,一開口卻讓晚輩覺得每一句都是不耐煩、討厭、否定,把關係拉得更遠。

「你不是應該要早點起來嗎?」這句話的背後可能是希望孩子作息正常,不要日夜顛倒影響健康;「這麼晚回家是把家裡當旅館嗎?」則擔心孩子晚歸遇到危險。話語的背後可能都藏有關心,但關心如果都用酸言酸語包裝,除非兒孫有著強健的心理素質,否則沒有人能接受。

靳秀麗說,長輩大多不懂得經營關係,也讓關係愈經營愈挫折,兒女關係表面緊密,實際疏離。無論準退休族或已退休族群,若期待擺脫憂鬱,擁有幸福感,情感課程必須要好好重新學習,放下傳統的框架包袱,好好表達自己,才有機會找到幸福感。

面對自己的第三人生,近期有愈來愈多的長者嘗試透過諮商找到方向。記者杜建重/攝影
面對自己的第三人生,近期有愈來愈多的長者嘗試透過諮商找到方向。記者杜建重/攝影

憂鬱傾向長者 僅2成7接觸醫療

超高齡化社會帶動高憂鬱世代,衛福部委託國衛院調查,國內七千六百多名五十歲以上民眾,搭配健保資料庫分析有憂鬱傾向民眾接受醫療照顧的情形,其中有一千兩百多人被判定為有憂鬱症相關症狀,僅兩成七接觸過醫療服務,一成一認為獲得有效治療。高齡者是否願意就醫,也與是否願踏入諮商正相關。

願意接觸醫療服務的憂鬱症患者,有五大傾向,一是女性、已婚或退休或失業;二是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三有參加社交活動;四有定期運動習慣;五對疾病察覺度高者。不願接受醫療服務者,如有酗酒習慣等,多對於情緒的認知等較為低落。

國衛院研究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發現高收入國家的憂鬱症醫療覆蓋率是五成二,是低收入國家的兩倍,台灣雖然是高收入國家,但憂鬱症的醫療接觸率卻是接近中等收入國家,醫療有效率則遠低於高收入國家。

國衛院分析,高齡者出現憂鬱等情緒障礙不願接受治療有三大因素:

1.恥於就醫或缺乏對於憂鬱症或情緒課題的認識

2.與外界接觸少降低社會參與率,降低治療機率

3.接受高等教育人數有限,也是低治療率的問題

延伸閱讀:

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

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責任編輯:陳學梅

憂鬱症患者 情緒障礙 銀髮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