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復興航空失事意外,有生還者崩潰痛哭,也有人表情茫然、不願多說話。醫師表示,重大意外事件後,生還者容易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呼籲家屬應多陪伴多觀察,也可藉宗教信仰抒發情緒,必要時讓專業醫師和心理師介入輔導。
精神科開業醫師楊聰財指出,災後生還者會因急性的恐懼壓力造成3種表現,包括接觸相關畫面就會感到害怕,為了逃避案件假裝「眼不見、耳不聽」,甚至有人會將意外當成「做了一場夢」,感覺麻木、失去真實感。
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王俸鋼表示,不經意地閃避和意外相關訊息,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只要降低再度刺激,就能消除不安。急性壓力症候群通常會在1個月內慢慢消失,若1個月後仍無法走出情緒者,就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嚴烽彰建議,生還者在受傷復原後,要多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注意力,盡量少接觸電視、報紙或網路相關新聞,以免「觸景傷情」,讓墜機畫面又閃入腦中。
救難人員也可能夾在家屬催促找人、救不回人命之間,受到強大的壓力和挫折,進而苛責自己,產生焦慮、緊張和憂鬱症狀。
醫師呼籲社會對救難人員多予支持和體諒,不管是到現場提供熱食、多說一句「加油」、「謝謝」、「辛苦了」,都能紓解救難人員的負面情緒;各縣市政府也應為經常接觸意外第一現場的打火及國軍弟兄做好心理建設,調適身心狀況。
嚴烽彰說,許多患者會透過抗憂鬱藥物鎮定情緒、避免睡眠障礙,但他認為「親友陪伴」、「多運動」和「時間」才是最好的療傷藥。王俸鋼則提醒家屬,陪伴生還者時用一般態度即可,過度小心反而可能激起對方的痛苦回憶。
生還者、救災人員情緒可如何宣洩、轉移?
方法一:說。情緒煩躁、憂鬱時,找親友傾吐心情。
方法二:唱。選擇喜歡的舒壓或宗教歌曲,找空曠處大聲唱來。
方法三:做。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多運動,做自己喜歡的事。
方法四:寫。用紙本或網路寫心情日記。
方法五:吃。吃深海魚油、香蕉、巧克力或甜食,有緩和情緒及抗壓作用。
(諮詢/楊聰財醫師、嚴烽彰醫師 製表/鄧桂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