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連2起憾事 衛福部:青少年3成有精神障礙
國立台灣大學近期連三日發生二起學生輕生事件,9日下午歷史系女學生墜樓、11日男學生於宿舍輕生,由於9日至13日恰好是台大的期中考周,引發各界關注,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也在臉書貼文表示「無法相信」;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表示,不少調查都顯示現代人的心理壓力遠高過於過去,曾針對青少年做調查約三成有精神疾病,大學生的比例也大約是如此,呼籲社會應增加對彼此的關心,降低憾事發生。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頂尖大學的學生,大多對於自我要求高,根據過往大學生輕生的因素,以學業、感情、同儕、家庭為最多,根據研究顯示,輕生身亡者約有九成五有精神狀況或障礙,其中多達七成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有病勢感,又願意去找精神科醫師的人,僅有三成。
連續三天二起台大同系學生輕生事件,楊聰財也說,憂鬱或負面的情緒是有可能擴大影響他人的,呼籲親友間若是發覺身旁有人過度焦慮、緊張、憂鬱,應給予協助,多與他們說說話,或是陪伴就醫等,也呼籲民眾,別把心理疾病當作是一時的,自殺防治協會推出「心情溫度計」,可透過自我檢測,隨時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
他呼籲,心理狀態不是等到痛苦不堪才去面對,平時只要有一點不舒服就應該要自我檢視,適時向專業醫師求助。
諶立中表示,20年前,台大大學生是很明確的,畢業等於宣布有工作或是出國讀書等,但是現在不同,就業環境多元,不管是誰都要自我創造打拚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也導致學生容易徬徨;加上整個社會壓力比以前壓力大很多,競爭力強,加上感情議題等,大家自主性提高,相對自我決定權力增加,責任也增加,不如預期也增加。
諶立中表示,過去曾做過小五、小六、國一的學生情緒障礙的調查,發現有三成的青少年有情緒障礙,其中以過動最高,憂鬱症等也占多數;大學生理論上也是差不多的比例,他認為現在的學子心理健康不如過往,各界應該要更加重視。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招名威/失眠5大常見地雷,睡前做這件事更是大忌!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從「鬼滅之刃」談睡眠障礙 部苗心理師建議做集中呼吸
寒冬心情易生波動 醫生:家裡保持明亮、不要省錢不開燈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不習慣別人碰觸、擠滿人的捷運感到不舒服?多數原因是因這件事
頻拉肚子以為自律神經失調 手腳沒力才知FAP罕病
精神病一輩子都不會好?藥需吃一輩子? 專科醫師吐真心話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1分鐘了解思覺失調症!圖解常見症狀與治療藥物
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姊弟戀無法成雙 專家:美滿姻緣不能只注重表相條件
已到達極限!醫師提醒身體超負荷的3大SOS求救信號
壓力慢性病的邪惡聯盟 WHO認證使人傷殘的2種疾病
熱水泡澡越熱越能放鬆身心?醫:超過42度有反效果
喜歡吃巧克力、喝過多咖啡?哈佛醫學院博士:可能是預警訊號
中醫不分科 反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
觀察症狀 單一或多重 避免逛遍各科治不好
久坐不動、要求完美 自律神經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明明全身不舒服,為什麼醫師說我沒病?
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世界各國的紓壓之道
「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一名憂鬱患者的住院日記
常使用社群媒體,小心愈滑愈自卑! 專家示警8個該休息的行徑
疫情焦慮老覺一肚子大便 男不敢再吃暴瘦求助身心科
長時間上網就是網路成癮? 精神科醫師:有3個判斷標準
喝酒傷身嗎? 酒精對器官的毒性傷害有這些!
口罩戴出恐慌症 看人沒戴也怕
16歲女學生患飲食障礙症 竟是媽媽從小管太多
鬼滅之刃「我妻善逸」是膽小鬼? 精神專家分析這點:他是個努力家
房間亂不等於囤物症!醫師:高嘉瑜房間可看出一件事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