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傳出議長跳樓憾事,震驚社會,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雙重打擊,各地陸續傳出衝突事件。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體公關召集人林萃芬提醒,悲憤情緒需要出口,這時候應多關心身邊人的情緒,抱持尊重和接納的態度,多聽他們講話,不宜有挑釁行為,也不要說看似安慰、實為否定的話。
林萃芬表示,選後的跳樓事件,對支持者衝擊很大,既悲傷又憤怒的情緒需要被關注,任何挑釁都可能讓悲憤感激化失控。如果悲憤情緒來自集體,被重複播送的畫面一直勾起、累積,沒有出口之下,會集結成很大的力量,甚至可能集結或抗議。美國最近發生種族歧視事件,有許多表達訴求的激烈行為,從集體悲憤演變而來,值得借鏡。
如果身邊的人有這些情緒,該如何支持和陪伴?林萃芬說,最重要的事是聆聽。悲憤情緒中,人需要出口,若情緒激昂、說很多話,反而是好事,如果沒有抒發出來,很可能會轉為憂鬱情緒。此時聆聽的人不要說太多,可簡單歸納重複他的意思,加上同理心回饋,幫助他鎮定下來。如果觀察一段時間,他還是吃不下、睡不著,或是開始抽菸喝酒,愈來愈激昂,就可能需要專業協助。
林萃芬提醒,千萬不要說:你不要激動、你冷靜一點、不要想那麼多、不關我們的事、不要再說了。這些話看似安慰,其實只會讓對方覺得被否定、不被接納,會更加委屈和壓抑。
每個人狀態和感受不同,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感受和言論,特別現在處於急性壓力創傷期,不應該否定或辱罵與狀況不同的人,這時候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也可以出來引導大家安頓心情。
林萃芬說,在這樣的創傷事件中,隨著關係親疏遠近,每個人需要的恢復時間都不太一樣。當事人韓國瑜經歷了一連串重大的失落和打擊,許多事情非人可控制,想必現在也有許多自責、震驚、哀痛的情緒需要度過,雖然他有很強大的家庭支持力量,但身為公眾人物,也需要社會大眾多一點同理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