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躍進!評估精神疾病 可輔助儀器偵測腦功能
一般精神科醫師評估病情,主要透過會談配合心理測驗,無法抽血驗得,若做腦部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往往發現腦部結構無異常,缺乏客觀的生物指標。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引進「近紅外光腦光譜儀(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首創技術及判讀,透過測量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變化,作為評估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的輔助工具。
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指出,NIRS的原理主要是偵測大腦活動時的血流變化進而反應大腦功能變化情形,類似功能性腦磁振造影(fMRI) 的訊號,但相比之下NIRS機器更輕巧,可以在病房內或門診即時施測,更適合容易緊張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此技術於2005年獲日本政府許可在臨床精神醫療用於鑑別診斷「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的憂鬱症狀」,周伯翰自2013年從「日本東京大學神經精神醫學研究所」進修回國後,便將此影像分析技術引進台灣。
周伯翰表示,根據日本2014年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顯示,利用NIRS技術,可以正確分辨出74.6%的憂鬱症患者與85.5%的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患者。
周伯翰在台灣過去5年來已應用NIRS技術評估超過500位患者大腦前額葉功能,並發表多篇研究論文於國際期刊,研究主題包括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纖維肌痛症與工作過勞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變化,為此研究領域的專家,爾後更和哈佛醫學院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區別正常人與早期思覺失調症患者的NIRS訊號,發現診斷正確率高達八成,此研究成果也於去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年會發表。
近期與交大研究團隊更獲國際期刊邀請針對「NIRS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臨床應用」主題撰寫綜合評論(review article),結論顯示NIRS不僅可以用來追蹤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臨床症狀與藥物療效,也可以預測患者未來的生活功能恢復情形,已於今年10月刊在國際期刊「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周伯翰也分享,一位25歲初次發病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一開始出現被人跟蹤與監聽的被害妄想且有聽幻覺而出現自言自語情形,經過一個月藥物治療後臨床症狀改善,NIRS也顯示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在藥物治療後和治療前相比回復活性,讓患者與家屬「真正看得到」自己的進步,也了解服藥的重要性。
周伯翰指出,前額葉是大腦的司令官,掌管許多複雜高階的認知功能,台灣能否能像日本利用NIRS鑑別診斷精神疾病,仍待更大型的研究才能斷定。但目前研究已發現許多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焦慮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患者均與大腦前額葉功能失調有關,許多研究結果也指出NIRS作為這些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反應、病情變化或是功能恢復的生物標記亦有相當大的潛力。此外研究也顯示NIRS也可以偵測如腦傷、中風的患者的腦功能恢復狀況。
周伯翰補充,臨床診斷精神疾病黃金準則仍是以會談為主,但是配合較具體的腦前額葉功能變化圖形,更能讓病患與家屬理解精神疾病與腦功能失調之間的關係,進而增加病識感與重視對疾病的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體重破百睡到恐慌症發作 他租呼吸器改善症狀兼瘦身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太魯閣號出軌/抹不去的傷痛如何平復?職能治療師以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
擲出觸身球引發心理陰影 運動心理學助投手重返球場
嘉南療養院推出「心理演劇」 患者角色扮演治療效果佳
北市調查 逾8成國高中生睡不夠 恐易憂鬱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整天看災害報導 一般民眾也恐引發創傷反應
太魯閣號事故傷亡慘重 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做3件事
家有考生倒數衝刺壓力大 醫師籲:小心考前症候群上身
改善失眠 先從生活型態開始建立睡前習慣
白皮書出爐 亞太六國重度憂鬱症 高於全球
醫病天地/憂染疫罹患焦慮症 55歲女穿雨衣就診
憂心染疫 55歲女罹患焦慮症穿雨衣就診
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正常和發瘋其實差遠了
感情、人際挫折 難跨過的坎
微笑憂鬱…IG隱晦貼文 求救訊息勿輕忽
社群假象…臉書5千好友 班上卻是邊緣人
鬱卒少年 社群世界變競技場
收假超憂鬱? 試試7招恢復精神擺脫「收假症候群」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翻書、上課突睡著 小心猝睡症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翻開書本就睡著 小心「這疾病」上身
開工不想上班?上班無心? 快比對你是不是也有「收假症候群」
當愛等於傷害,「性虐待」患者的自白與治療!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