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憂鬱症對患者而言,是一條漫漫長路。在尋求醫療協助的同時,該如何減少社會對於憂鬱症的污名化也是一項重大課題。
心理諮商師白詩淵設計一款桌遊《小柔的最後一天》,讓玩家們透過遊戲,感受到憂鬱症患者所處之情境,讓社會大眾能夠更加包容與理解憂鬱症患者的生命狀態。
另外,如何引導患者「轉念」,也是不少專家致力的課題。藝人譚艾珍與歐陽靖學習量子轉念引導技術課程,希望能為「轉念」找出邏輯性引導步驟,藉此來幫助更多憂鬱症患者。
但最重要的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由台北榮總率先引進的重覆透顱磁刺激 (rTMS),被認為是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的希望。
有些相信憂鬱症可治癒,但有些人認為這是一輩子的奮戰。無論如何,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讓憂鬱症患者走在治療的路上不再孤單。
💪更多健康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