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多人1年只看診1次 憂鬱症就醫不足增加惡化風險
全年看診 三次以下占比多
另外,憂鬱症應持續治療一年,但健保統計發現,全年看診次數在三次以下的患者占32.42%,顯示短期就醫、早期中斷,仍是國內憂鬱症治療的普遍現況。
統計顯示,105至107年憂鬱症患者就醫人數最多的是基層診所(46.4-47.7%),其次是區域醫院(25.2-26.2%),再來是醫學中心(15.9-16.5%),最後是地區醫院(10.9%-11.1%)。有別於許多其他疾病患者喜歡往醫學中心跑,從統計來看,區域醫院及基層診所,其實肩負診療憂鬱症患者的重責大任。
107年統計,全國診治最多憂鬱症患者的醫學中心是台北榮總,患者人數7171人,所有醫學中心診治患者人數為69701人;基層診所就醫人數最多的是高雄市樂群診所,所診治的憂鬱症患者為3435人,全國基層診所總就醫人數為208604人,相當於全國全年憂鬱症就醫人數的一半。
多因失眠就醫 診出憂鬱症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基層診所近年精神醫療資源豐沛,除了精神科醫師近年開業比率增加,不少家醫科或神經內科診所也能提供憂鬱症治療,民眾不需要去大醫院,就能在基層診所或區域醫院得到合適的醫療照顧。
健保署專門委員谷祖棣分析,許多憂鬱症患者並非因為心情不好或沮喪而就醫,很多人一開始是失眠、睡不好而早醒、醒來就不易入睡等,或身體其他方面的不舒服、疼痛,而先去求助於家醫科或一般內科診所,經過評估後診斷為憂鬱症。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指出,近年因健保醫院總額,在醫院工作的精神科醫師人數成長有限、開診數也有限制,開業精神科醫師則增加許多。根據醫師公會全聯會統計,105至107年在醫學中心工作的精神科醫師人數由368人下降到360人,但基層診所精神科醫師由388人增至454人。
精神科開業醫 能力多不差
張家銘指出,開業精神科醫師許多是大醫院訓練出來的專科醫師,對憂鬱症第一線處理具有足夠能力。至於憂鬱症患者應如何選擇就醫場所?張家銘建議,若是單純的憂鬱症,基層診所絕對可以處理,但若合併其他身體症狀或許多慢性嚴重的身體疾病,病況較為複雜,可考慮精神科規模較大的綜合醫院。
精神科開業醫師劉鴻徽則分析,基層診所收治較多憂鬱症患者,應與患者症狀有關,許多患者容易緊張、憂鬱、焦慮,且不耐煩,就怕到人多的地方,而醫學中心進出患者及病家眾多,因此,許多憂鬱患者習慣至人少的診所就醫,除非急重症,出現自殘、輕生等行為,才會轉至大醫院就醫。
精神科醫師江漢光則提出「憂鬱症患者會認醫師」看法,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只要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好醫師,聊一下,抗憂鬱效果似乎比藥物還要好,因此,醫師到哪開診,就會跟著跑。他也說,以前所謂精神科名醫、資深教授,九成五都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執醫,近年越來越多醫師自行開業,這也帶走了許多病患。
6萬多人 一年只看診一次
憂鬱症就醫不足 增惡化或自殺風險
如何找到「好」的身心科醫師,協助度過憂鬱症病程?台灣俗諺:「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是指醫師。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也說,「要看緣分!」意思是應該找一位可以良好溝通的醫師,並信任他。
張家銘強調,大多數接受過精神醫學訓練的精神專科醫師,應該都能勝任憂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由於憂鬱症患者七成合併外在壓力,患者必須學會處理面對失落、感情問題等,也常需要適時轉介心理師給予心理諮商治療。
同時,患者也須與醫師合作,持續治療。健保統計發現,107年憂鬱症患者一年平均門急診33.6次,其中6.8次因憂鬱症就醫,門診就醫最多次數是一次,總計6萬多人一年只看一次醫師,近4萬人只看二次門診,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一年憂鬱看診次數在三次以下。張家銘指出,憂鬱症的短期治療與提早中斷治療,容易導致憂鬱治療不完全,憂鬱症狀惡化,甚至增加自殺的風險。
江漢光指出,憂鬱症患者就醫順從度偏低,病識感不高,就他執醫經驗來看,約有九成初診憂鬱症患者不會回診,以為可以靠著意志力戰勝憂鬱。另外,憂鬱症患者一次可以拿一個月的藥物,理應一個月回來一次,但許多人一個月藥量可以吃上兩、三個月,想到才吃,這也是治療效果不佳原因。
張家銘說,隨著社會變動多元,壓力與失落增加,憂鬱症只會越來越多。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投資憂鬱的治療一元,可以回收四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也呼籲台灣應該仿效部分歐美國家,固定舉辦憂鬱症的全民覺察與促進運動,才能真正下降憂鬱症的發生與社會經濟負擔。
※107年各縣市憂鬱症門診人數前5大醫療院所
擺脫憂鬱症,他們怎麼做到的?
藝人歐陽靖、家醫科醫師林青穀,都曾被憂鬱症所困,幸運的是,在家人陪伴下,最後靠著治療與自身的復原力,走出憂鬱深谷。影片中他們分享自己如何擺脫憂鬱症糾纏,並請來專科醫師提供建議。
《藍色病毒一》無所不在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SvNEq3XvTbM
《藍色病毒二》我和我們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8bMfJeea40Q
《藍色病毒三》輔助治療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C7l3npuk3Vs
《藍色病毒四》亡羊補牢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XhOTWsTHreM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翻開書本就睡著 小心「這疾病」上身
開工不想上班?上班無心? 快比對你是不是也有「收假症候群」
當愛等於傷害,「性虐待」患者的自白與治療!
關係裡的拒絕:學會表達「我不要」,拒絕情緒勒索!
他病了,只是你看不出來! 一位孩童病患備受「窺視症」之困擾的內心世界
「你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哭哭有兩種,你是越哭越慘?還是越哭越好?
看書視線模糊開會就睡著 原來是猝睡症
不需要討好別人! 接受自己需要朋友,但把焦點放回己身
初二加強抗疫基本功 睡眠重質重量
「我很想吃,但吃了就會想不開…」從厭食到暴食,被卡路里控制的人生
與渣男分手的8個策略!七成謀殺發生在決定分手後
過年壓力大 春節症候群上身 專家提解方
失眠如何入睡?當睡眠專家碰上睡不著時怎麼辦
「沒有真的死掉真是太好了!」走過多年霸凌也曾想不開...她想告訴被霸凌者這句話
從你「半夜醒來的次數」竟可預測老後會不會失智?洪蘭:大腦有可塑性,但不喜歡一直變動
「繭居族」的憂愁與治療 醫師:勿輕忽應及早處置
當憂鬱症患者告訴你想輕生,該怎麼辦? 4句話千萬不要脫口而出
女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 檢查才知嚴重缺乏維生素D
吃藥無效仍失眠,該怎麼辦?精神科醫師給建議
招名威/失眠5大常見地雷,睡前做這件事更是大忌!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從「鬼滅之刃」談睡眠障礙 部苗心理師建議做集中呼吸
寒冬心情易生波動 醫生:家裡保持明亮、不要省錢不開燈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不習慣別人碰觸、擠滿人的捷運感到不舒服?多數原因是因這件事
頻拉肚子以為自律神經失調 手腳沒力才知FAP罕病
精神病一輩子都不會好?藥需吃一輩子? 專科醫師吐真心話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1分鐘了解思覺失調症!圖解常見症狀與治療藥物
猜你喜歡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遠離洗腎!營養師公佈傷腎食物:香腸火腿之外,這4種也盡量少吃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嚇人!使用潮濕棉花棒掏耳朵 工人耳道長黴菌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重要警訊別忽視!糞便檢查有潛血 這種腹瀉不單純
足底筋膜炎痛到不能走? 4個「超傷行為」一定要避開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靠睡眠清除大腦有害代謝物?研究揭一關鍵是重點
足底筋膜炎,光休息不會好!居家做3種運動緩解
早上這時間是最佳排便時刻!四招讓你改善便秘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
心臟有問題,該做哪些檢查?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
愛莉莎莎「喝油排膽結石」 醫:從未看過病人試完見效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北榮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醫:眼壓最高值大多在門診以外時間
翻開書本就睡著 小心「這疾病」上身
從你「半夜醒來的次數」竟可預測老後會不會失智?洪蘭:大腦有可塑性,但不喜歡一直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