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有憂鬱傾向的民眾越來越多,如果未能有適當幫助,情緒會越來越沮喪,然而家人就是最好的藥劑,仔細觀察日常行為,就能給予協助,一旦發現異常,鼓勵就醫治療,或利用周休假日一同運動疏壓,參加宗教或成長團體,利用群體的力量,將不悅的心情一掃而空,就能讓憂鬱症遠離身邊。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達表示,家人觀察是辨別憂鬱症的前哨站,高達九成的患者,患病初期會有胃口不好、嚴重失眠、對原有興趣失去動力等病徵,尤其與家屬互動很沒耐性,卻對外人特別客氣,這都是要小心的行為舉止。
為避免民眾被貼標籤,台北市衛生局辦理憂鬱症共同防治網,經過訓練的家醫科或一般診所醫師,都可以初步治療憂鬱症,避免民眾因為抗拒「精神科」,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大約經過二至四周後,憂鬱情緒就能獲得改善。
詹佳達補充,其實八成的憂鬱症患者,不用透過治療,憂鬱情緒也能逐漸改善,家人最該注意的就是輕生念頭,如果這個話題常常掛在口中,就應該小心,盡量帶至醫療院所求診,在閒暇時可多前往戶外,抒解日常的壓力。
陪同運動是個非常好的疏壓方法,大腦會釋放出腦內啡,情緒會比較愉快,一起參加宗教團體,藉由信仰增加自信,用群體力量改善悲傷情緒,憂鬱症一定可以透過家人的幫助,改善病情更積極面對人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