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整理記者楊欣潔】
專業觀點:妄想症狀好轉 也別自行停藥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腦部生理疾病,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也受遺傳影響,並非壓力或刺激引起,不過,壓力會惡化病情。精神分裂症多發病於青少年或成年期,男性好發年齡是18至25歲,女性則是25到35歲。
幻覺、妄想、思考障礙以及人際關係疏離,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症狀,如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裡的男主角,數學家約翰.納許,就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典型案例。
一開始發病時,納許分不清幻想與現實的區別,直到發現他其中一個幻想對象,常與他對話的小姪女一直沒有長大,才發現自己罹病。
電影中,納許的幻覺終其一生都沒有消失,但他學會與幻覺相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擁有幸福的家庭。
九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則需長期接受藥物或是針劑治療控制病情,多數患者可透過藥物妥善控制病情。
精神分裂症與人格分裂不同,但許多民眾對精神分裂症有錯誤的刻版印象,擔心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危險、攻擊性行為,其實,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暴力行為機率不高,甚至低於一般人。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社會大眾接納,其實,精神分裂者的工作表現不輸一般人,有醫院雇用病情穩定的精神分裂患者,發現他們比一般民眾更專注於工作。如果精神分裂患者有機會進入社會工作,對他們的病情控制也有很大幫助。
部分患者因妄想情況好轉,自行停藥,但如此卻可能使病情惡化。讀者提到,她目前和腦中聽到的聲音和平共處,也繼續用藥治療,這非常重要。除了藥物,精神分裂症患者也需社會支持系統等多方面介入,家屬支持與配合也很重要。
當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妄想時,周遭家人、朋友應給予包容與支持,不用刻意遏止患者談論,挫折與壓力都可能惡化患者情況。另外,若患者停藥後又出現被動、孤僻等發病前兆,則要特別留意,應立即回診接受治療。
諮詢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