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新店報導】
現代社會常出現的「恐慌症」,普遍被醫界認為是壓力過大造成的疾病,但新店慈濟醫院最新研究發現,罹病年齡較大的「晚發型恐慌症」,病因與壓力無關,可能是患者腦部灰質體積較少造成。
這項研究已獲國外重要精神醫學期刊「情感性疾患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接受,近期將發表。
賴建翰說,「恐慌症」病患發作時,醫護人員常使用鎮定劑控制病情,一旦停止使用鎮定劑就會復發,包括在隧道或密閉空間等特定地點,甚至不定時不定點發病,找不出真正病因。
賴建翰表示,「恐慌症」常被視為壓力造成,年紀較大才發病的「晚發型恐慌症」,在排除工作壓力因素後,常被誤診為心肌梗塞、氣喘、中風、偏頭痛及腸胃炎等。
新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研究團隊,1年前選取30名從未用過藥物治療、且40歲後才首次發生恐慌症的患者作為實驗組,與21名正常人對照研究。
研究發現,實驗組的左眼下前額皮層、左下額葉皮層、左顳上迴、右島迴和正常對照組比較,灰質體積明顯較少,灰質缺損愈多的患者,「恐慌症」的發病症狀愈明顯。
💪更多健康推薦
‧泡麵液態湯包先放、後放味道有差!日大廠揭密:忠實還原美味
‧65歲退休男存款千萬仍替兒子麵包餐車打工 賺不到2萬也開心
‧68歲夫妻投資600萬女兒家同住 最終「老本和親情」全賠上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