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妳老公托夢給我,說妳怎這麼狠心… 」,詹小姐的先生八年前猝死,當時她毅然同意器捐,卻也曾因為周遭的指責而後悔。器官捐贈協會表示,器捐的大愛雖然延續其他患者的生機,但不少捐贈者的家屬卻承受親友的不諒解。
8年前捐出先生的眼角膜、心臟、腎
八年前,詹小姐的先生在家中發生中風腦死,開刀恢復的機率幾乎為零,當下認為是救人、做好事,她同意捐出先生的眼角膜、心臟、腎。但除了要面對先生驟逝的哀傷、獨立撫養兩個女兒,更沒料到旁人對她同意器捐竟指指點點。
有親友批評她「一定是夫妻感情不好」,甚至還有人藉著「托夢」指責她狠心,讓詹小姐幾乎崩潰,也曾經後悔,「我一直沒有夢到老公,是不是因為捐了眼角膜,讓他看不到路回家?」她因為太痛苦,甚至因此一度服藥自殺。
詹小姐也說,器捐者家屬往往還無法面對家人要離開的事實,就要同時做出器捐的決定;在開刀房門口,「別人等的是希望」,器捐者家屬等候的,卻是摘取器官後的遺體。
4年前哥哥自殺 一樣做器捐決定
四年前,詹小姐的哥哥自殺身亡,這一次她一樣跟家人做出了器捐的決定。走過這一段,詹小姐說,自己不能因為旁人誤解而停下腳步,但她更能體會器捐者家屬的煎熬,也發現不少人還是對器捐存著恐懼,更抱著「死後全屍」的堅持。因此她投入志工的行列,希望促使「那麼多的指責,變成多一點的關心」。
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說,八、九成的器捐者家屬,對器官捐贈懵懂無知,旁人對器捐知識不足、未經思考就開始的責怪,常常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傷害的源頭出自於最親的家人。協會今天成立愛的小窩,邀請詹小姐等家屬到場分享,也希望給予更多家屬傾訴的園地。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有狀況請撥1995自殺防治專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