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報導】
案例故事:步入耳順之年的金伯伯,離開了職場後,開始成為時間富翁,過著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每日生活作息還算正常,但明明少了工作壓力,心情理當輕鬆,不過他卻發現自己睡眠時數縮短了,無法一躺下就入睡;就算睡著了,中途也常因一點聲響就驚醒,無法再像年輕時,可以一覺到天明。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睡眠障礙問題?
睡眠需求 未因年齡遞減
不少上了年紀的長者,普遍都有睡不著、睡不好等睡眠困擾。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出,老年人的睡眠需求與所需時數,與成人相差不大,一天都需6至8小時,並不會隨著年紀增大而減少。
但受到生理功能退化影響,大腦中與維持睡眠穩定度有關的「睡眠慢波」振幅變小,易使睡眠變淺、持續性變差,若再加上慢性病纏身,的確會有睡眠品質與睡眠能力不佳的感覺。
睡眠周期 經歷五個階段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睡眠中心主任邱國樑表示,正常人的睡眠周期分布,由淺入深,約分5個階段;而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平均需要1.5至2個小時。在平躺入睡後,會先進入第1、2階段的「淺眠期」,睡意會逐漸加重;而到第3、4階段的「深眠期」,是較深度的「熟睡期」,此時腦波出現的是高振幅、低頻率的慢波,身體因極度放鬆,不容易被喚醒。
第五階段是「快速動眼期」,此時身體雖仍處休息階段,但大腦運作卻很活躍;大部份的夢,都會在這時候出現,而人體也容易因夢境刺激而清醒過來。
生理老化 睡眠慢波減弱
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生理功能退化,進入慢波睡眠時間愈來愈短,所以睡眠品質、深度不若以往,半夜醒來頻率變高,連帶影響睡眠時數。
除了因生理退化,導致「睡眠慢波」功能減弱,林嘉謨指出,罹患各式慢性疾病長者,也容易因身體病痛,或是部分治療血壓、氣管等用藥而影響睡眠。
睡眠不足 影響疾病控制
受到病痛、睡眠能力退化等複雜因素影響,不少老年人夜晚輾轉難眠,白天卻昏昏欲睡。
林嘉謨提醒,合理的睡眠時數,雖然應依個別生理狀況與需求而定,但老年人若每日睡眠少於5小時,導致白天精神不佳,除了行動時易恍神跌倒,長期惡性循環下,更不利血壓、血糖控制,還可能提高罹患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精神OK 不必過度緊張
「夜夜好眠」是每個人的夢想,但老人家普遍睡眠品質比年輕時差,容易淺眠又早醒怎麼辦?
邱國樑表示,若沒有因失眠影響白天精神或身體健康,長者其實不必太緊張,可視為一種正常老化現象;但若因失眠困擾,導致白天出現嚴重疲勞嗜睡,導致作息日夜顛倒,最好赴睡眠門診詳細檢查,釐清病因。
(諮詢/邱國樑、林嘉謨醫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